學習歷程本質 是忠實呈現自己
一名高中生的「學習歷程檔案」被網友踢爆造假,陸續被多所大學取消錄取資格,引起教育界議論紛紛。台大校長陳文章呼籲各界給該學生空間反省,每個人都有跌倒的時候,可在招聯會討論「學習歷程採計比例」。對此,筆者提出幾點看法:
首先,從事件本質而言,筆者支持陳文章校長「重新釐清學習歷程本質」的主張,重點是在「忠實呈現自己」;學生提出獎項等資料,都應附上相對應的「佐證資料」,而非讓「華麗的學習歷程」扭曲變成「錄取大學的利器」。陳校長呼籲社會不要過於苛責,給學生一個空間反省和思考,亦是教育者的典範。
其次,從教育的角度而言,每個學生都有犯錯的機會,沒有人是「完人」,不需扼殺學生未來的發展空間。如果該名學生在後續入學管道錄取台大,陳文章校長說「我們沒理由拒絕他」。教育的本質,就是給學生「希望」與「改錯」的機會。
其三,從教育制度而言,當大學招生出現弊端時,我們必須補修漏洞,才不會讓人有機可乘,造成對於其他考生的不公平。教育教導學生追求「公平正義」,這是教育的目的,這次事件正是「機會教育」的良機。過去的「聯考」是「一試定終身」,忽略考生的其他特質與優勢,是一種「畸形制度」;如今學生的「學習歷程檔案」出現漏洞,應調整「學習歷程採計比例」,甚至如果造假就取消錄取資格。對學生而言,這種品格教育,甚至比書本的知識教育更重要,不是嗎?
其四,這名台中私校高中生在錄取多校醫學系後,為何需要在社群平台分享學習歷程檔案?這背後的意涵,更值得深思與探究!因為,當代學生在資訊充斥的年代,很容易被大量資訊給淹沒,必須提出自己的「亮點」,日後在同儕聚會時,自己才有話題能跟朋友分享,當主角而非當「聽眾」。
最後,當今學校教育提倡「感化」與「原諒」,是否因此讓學生在現實社會中不知造假嚴重性與後果?例如遭輿論批判、被大學取消錄取資格等。
為何移植「學習歷程檔案」到台灣就扭曲變形?這是忽略文化因素所致!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相對擁有資源的學校、學生與家長們,知道如何打造看起來更為優秀的「學習歷程檔案」讓學生加分;但這對於其他不諳「遊戲規則」的家長與學生們是否公平?值得深思!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