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容忍政策防犯罪 治標不治本

當政治人物高喊性騷擾酒駕、虐兒「零容忍」時,現實是,去年職場性騷擾的案件仍有九四九件成立、酒駕事故死傷人數為九二四三人、兒虐事件二四二五件,「零容忍」已淪為口號,為何難以落實?

「零容忍」起源於犯罪學,其衍伸自一九八○年代的「破窗理論」。「破窗」比喻的是,若低層次犯罪如當街便溺、牆壁塗鴉、成群結黨、大聲喧嘩、販賣禁藥、酒醉等,影響公共秩序卻未受到制止或關心,將導致更高層次的重罪。

「破窗理論」與「零容忍」背後預設重罪與微罪具有因果關係,即先有微罪才有重罪;微罪是重罪的開端,微罪暗示重罪的可能。避免重罪的方式,是以強硬且公平的手段來不容忍微罪。

然而,其預設所產生的問題至少有五:第一,微罪與重罪並不存在因果關係,微罪並不保證一定會發展為重罪,而重罪並不一定會先有微罪。第二,「零容忍」是個理想,不只因為人非聖賢,更在於社會資源有限。第三,去脈絡且一視同仁的處理,卻不考慮任何緣由或文化與環境因素。第四,犯罪與否,建立在第一線執法人員的自由裁量權上,民眾只要有任何引起警察懷疑的舉止,警察都可進行盤查。第五,警民之間的信任關係將轉為對立關係,一切都論法而忽略情與理。

由此可知,「零容忍」是為了降低犯罪率,但兩者並無直接關係,如一九九○年代美國各大城犯罪率普遍下降,並非因為所有城市皆仿效紐約市施行「零容忍」政策,反而與經濟成長較為相關,因為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導致社會穩定。

「零容忍」僅短視、去脈絡的針對事件的結果一視同仁,而非真正的公平(不符合比例原則,亦將導致人們不易挺身舉報他人),且未考量舉報人背後的原因。

人們舉報他人犯罪的原因很多,「零容忍」僅是原因之一,如今卻上升到「首要」原因卻忽略其他原因、甚至多重原因的可能,如此便難以對症下藥,「零容忍」淪為治標不治本的政策。

酒駕 性騷擾 受虐兒

延伸閱讀

澎湖男酒駕判緩刑 檢察官不服上訴…法院撤銷原判理由曝

姨甥小琉球遊玩酒後起爭執竟相繼跳海 海巡下水救援

影/北市男開車載媽 「加速連切2車道」撞遊覽車...母子送醫亡

吃定了?販毒假釋男酒駕屢犯 法官兩度免刑:再關6年太殘酷

相關新聞

偷渡兩國論的兵役爭議 只是荒謬序曲

某男九年前申辦廢止台灣戶籍後入籍大陸,卻仍收到限期返台服役否則移送法辦的公文。該公文的法令依據為《兵役法》第一條及《台灣...

館長赴陸直播 給台灣前行的力量

台灣網紅「館長」陳之漢前往大陸直播,實地走訪城市街景與生活環境,透過鏡頭呈現出對岸快速現代化的一面,也無意間揭開台灣一些...

星期透視/建構兩岸和平論述 此其時矣

賴清德總統上任以來,台海緊張陡升,美軍印太司令稱台海沸騰夜不成眠,國防部長顧立雄稱二○二七年「達到高戰備」,針對台海可能...

名家縱論/川普的民粹主義與美國反智傳統

川普的「讓美國再度偉大」(MAGA)競選口號,以及相關要讓製造業回歸美國的關稅政策,反映了十九世紀以來美國社會長期存在的...

大屋頂下/中華民國與中國方向 系列③ 讓中國人回到中國人

中國若要向中國自己、世界及兩岸呈獻「中國方案」,必須從「脫馬入中」破題。脫離馬克思,回歸中國本位。上篇論「脫馬」,本篇談...

朝野和解推國政 民主憲政才有救

在大罷免如火如荼進行之際,十二日總統府聯繫國民黨及民眾黨,邀約十八日進行國是會議。藍白雖對跨黨派共商國是持正面態度,但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