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機別只要求旅客早到

桃園機場展出比例尺1:2000的第三航廈局部模型,民眾可以站在模型前與窗外的第三航廈施工實況對照。記者黃仲明/攝影
桃園機場展出比例尺1:2000的第三航廈局部模型,民眾可以站在模型前與窗外的第三航廈施工實況對照。記者黃仲明/攝影

桃園機場三航廈,最快後年底完工試營運;北登機廊廳及八個空橋機坪,將於今年九月啟用。北廊廳旅客將有近兩年半時間,需要在二航廈辦理報到、通關、交提行李至離開機場。八個機坪,依桃園機場平均機坪服務旅客量估算,每年可增加服務旅客八百萬至一千萬人次,有助因應未來三年旅客量成長、紓解營運機坪不足。

但北廊廳啟用後,二航廈服務機坪將由廿個增加至廿八個,服務班次、旅客量同幅增加。由於航廈已超量使用,且北廊廳距二航廈遠,旅客多有隨身行李,年齡小於五歲者占百分之二點二五,必須有配套規畫。

在此提出幾點個人對於桃機改進之淺見。

首先,增加旅客通關量。二航廈在尖峰時段已超量百分之十五至四十使用,在一些熱門時段旅客需提早三小時到機場排隊等待。如不擴充,明、後年旅客需提早三、四小時到機場將為常態。現有空間無法擴增,需要將停車場立體建設、建立第二通關動線。

其次,檢討調整報到櫃檯使用。二航廈於民國一○六年,將兩座報到櫃台改為自助行李專用,減少人工櫃台五分之一服務量。但由於僅有部分航空班機提供此項服務,且每日僅部分時間開放辦理,使用率低,半數設施長期閒置,需檢討調整。

第三,規畫二航廈與北登機廊間的運輸服務。二航廈證照查驗後至北登機廊廳候機室,步行距離約五百五十至一千兩百公尺;轉機動線最長逾一千五百公尺。出境旅客許多時段需花費時間精力排隊等候報到、通關,還要長距離行走,確實辛苦。入出境通廊寬度有限,為避免干擾旅客行走、維護行走安全,愛心車僅能極少量行駛。為減少入出境及轉機旅客、機場工作人員步行距離,降低延誤登機機率,應參考國際機場普遍規畫,提供旅客運輸服務。

第四,擴大行李處理空間。隨著旅客航班大幅增加,行李處理空間、作業線已不符需求,已發生多起入境班機因等候作業線,行李延遲送達轉盤之情事。必須大幅增加行李處理作業空間及作業線。

第五,檢討旅客入境動線。為縮短旅客步行距離,為降低建造、運作、維護成本,為減少停電、電梯電扶梯故障、維修、汰換時不便,國際機場新建航廈普遍規畫如同一二航廈,入境旅客離機後,均在與機艙門同一高度樓層行走,證照查驗後下至一樓提領行李。

三航廈入境旅客離機後,需由機艙門二樓,走較長較陡空橋上至三樓登機門,續上四樓入境通廊,再往下。僅因建築師設計理念,每天讓三萬入境旅客先上再下,浪費旅客時間、體力,也不利輪椅作業。需檢討更便利、人性化之規畫。

桃園機場長期缺乏硬體建設,三航廈建設一再延宕,已造成旅客不便、通關費時。只見機場公司呼籲旅客提早到機場排隊等待,卻未見編列預算,規畫擴建、改善。國際機場應以人為本,機場公司之規畫與執行力應檢討加強。

延伸閱讀

桃機加強巡查違法攬客 呼籲旅客搭乘合法計程車有保障

惡劣白牌車桃機拒檢害外籍客甩飛車外 驚動交通部長:嚴格管制

攜19支疑詐騙用手機 3台人入境泰國在機場被捕

外國旅客看病落跑「拖欠醫藥費」 日政府擬要求入境前參加商業保險

相關新聞

「民主燈塔」台灣何須懼怕交流

網紅「館長」近日自稱「和平大使」,自費赴陸訪問並全程直播,希望讓台灣人了解最真實的大陸。原本單純的兩岸交流,綠媒、網軍、...

別再讓老師們當沙包

近日中部某高中學生在廁所埋伏、使用木棍毆打學校老師成傷,讓人回想起去年台北市的高中老師在課堂上被無法控制情緒的學生痛毆,...

新生兒數是賴總統最真實的民調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今年五月全台出生數為八四三三人,不但比去年同期減少二七三五人,更比四月還減少二五一人。想想五...

化解補助款爭議 政院應如數撥地方

自今年年初立法院修正通過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案以來,地方財政問題,即成為中央與地方權限爭議聚焦。地方財政顧名思義,理當是地...

勿阻交流 賴就功德無量

前總統馬英九本月十四日至廿七日將率「大九學堂」學員訪問中國大陸,除了出席「第十七屆海峽論壇」,和在敦煌舉辦的「兩岸共同弘...

未來美中談判 台灣問題難繞過

美中第二輪貿易談判已於六月十一日結束,這次的談判依雙方元首在六月五日電話溝通的共識進行。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