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剴剴條款」三讀通過!虐殺7歲以下童最重死刑 45綠委反對

柯文哲買商辦被租客「霸占」…陳佩琪想談也被擋 怒提告討房!

累犯才是道安首要威脅

新北市三峽發生重大車禍,下一代人本交通促進會與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等民團5月發起「保護下一代」大遊行,呼籲交通部別再讓孩童書包染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北市三峽發生重大車禍,下一代人本交通促進會與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等民團5月發起「保護下一代」大遊行,呼籲交通部別再讓孩童書包染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期接連發生高齡駕駛高速暴衝撞擊,釀成多人死傷的重大車禍。為回應民怨,交通部表示擬推動下修高齡換照年限、加嚴汽機車考照、修法嚴懲無照駕駛、車主連帶受罰等方案。不諱言,這些雖有必要,然平日橫行馬路者豈只老人?且駕照取得難易,與實際開車安全與否並無直接關係,遑論有些不當駕駛根本是無照上路。而重罰牽涉查緝、審判、執行等部門,配合收效不易。何況嚴刑峻罰果真是萬靈丹,何以三年四度修法,迄猶成效不彰?

若比較首揭兩案,共通處除了年長者開車失控外,經查肇事者都曾有多次違規紀錄。據時力黨主席王婉諭透露,國內取締交通違規數每年卅萬件中七成五是累犯,部分駕駛或用路人「屢教不聽」、「罰後不改」,才是類似事故一再重演主因。筆者認為交通部修法不該畫錯重點,應對症下藥、集中資源在強化累犯治理,與如何嚇阻並預防其再犯。

當務之急係研擬設置專條,通盤整合過去經驗,特別針對重大交通違規(如酒駕毒駕、超速、無照駕駛)的累犯(一定時間內反覆實施不法),施予如下管理處分:

一、人車公示:依現行道交管理處罰條例,與各縣市關於重大酒駕事件的資訊公開作業規定,已能公開酒駕肇事者姓名、照片與違規事實;惟多流於形式、辨識度低而難以吸引關注,以致對防杜酒駕影響甚微。建議公布個資應擴及其他交通違規累犯,另方面應檢討優化作業程序;除公示於實體及網路平台外,可追加證照註記前科、車體張貼官方標章、噴漆警告、換掛特殊車牌等措施,以便公眾隨時監視檢舉、提高戒備。如此方能有效發揮社會群體制約力量,兼符上開立法原意。

二、擴大連坐:累犯人、車若經清楚公告,按經驗法則,即難容車主與同車乘客以不知為由推諉卸責。酒駕、毒駕既實施連坐,如今主管機關也認同追究無照駕駛車輛所有人,故不妨考慮將該政策全面適用至所有重大違規類型,並涵蓋累犯。

三、科技監控:累犯守法自覺與開車注意度較常人為低,宛如不定時的移動炸藥。鑑於國內有「酒精鎖」強制加裝前例,事實證明行車定位記錄器的普及,可大幅提升交通違法的取締、蒐證、破案與定罪率。此外亦有倡議取法日本、歐盟,甚至對岸,強制新車安裝AEB(自動緊急煞車)。除完善公示與連坐制度之外,若能落實應用這類設備,精準的事前限縮並攔阻累犯駕駛上路、事中管控其操駕,並將之納入定期車檢測試項目,相信必能事半功倍。

為防止妨礙自由、避免緊急危難、維持社會秩序、增進公共利益必要,得以法律限制人民自由權利,憲法第廿三條定有明文。上述意見或許過激,倘付諸實現亦將犧牲少數肇事前科者人權;但為保護其他多數人之生命與身體保障權利、修補交通安全網漏洞,使台灣早日洗脫「行人地獄」汙名,盼主事者趁民氣可用加以察納。

高齡駕駛 駕照 酒駕 行人地獄 無照駕駛 毒駕 交通部 交通違規

延伸閱讀

交長宣布無照比照酒駕...她舉去年內湖這車禍:1年都在幹嘛

事故頻傳!交通部宣布:無照駕駛修法比照酒駕懲處重罰

交通部拋高齡換照變革 時力等指訓練課應改駕駛測驗

剴剴案宣判…惡保母姊妹再爆涉虐2童 王婉諭籲三讀兒童托育服務法

相關新聞

那年代的教育舊思維 該拋棄了

台師大女足隊「抽血換學分」的爭議持續延燒,不僅政院、教育部、國科會深切關注,也引發社會譁然。這項由多所大學共同執行的國科...

學生變白老鼠 默許即共犯

台師大女足隊的「抽血換學分」爭議,揭露了體育圈甚至學術界,潛藏及默許不說的權力濫用與霸凌文化。教育部經調查後認為此行為涉...

切結拒領萬元 政治情勒

立法院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普發現金一萬元,是否覆議行政院仍態度不明,卻已出現「放棄領取...

當再生能源變成不作為的汙染

颱風一過,台灣多處浮水式太陽能光電板遭重創,大片模組漂流或沉沒於水底、河川與近海。更駭人的是災後政府的處置態度:經濟部與...

普發一萬是法盲?卓揆難服人

立法院日前通過行政院所提「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刪除給台電撥補的一千億元並增加全民普發現金一...

台灣官員語錄比鬼扯更扯

聯合報頭版頭條標題「劉世芳稱風災復原快,受災戶嗆鬼扯」。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