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宜蘭神農商圈大停電、新月廣場瞬間陷入黑暗 客人受驚嚇

伊朗被美國轟炸,「抵抗軸心」是否有能力反擊?

才被爆食安又惹議!周氏蝦捲「消費送一份蝦捲」被網酸 粉專小編回應了

備戰才能避戰?把頭藏在沙坑裡

國防部長顧立雄近日接受專訪,表示以嚇阻的手段來避免戰爭的發生,是台美共同的利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防部長顧立雄近日接受專訪,表示以嚇阻的手段來避免戰爭的發生,是台美共同的利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防部長顧立雄近日接受紐約時報在內的多家媒體訪問,表示台灣對美國維持在亞洲強大的軍事存在、嚇阻中國犯台的能力保持信心,同時台灣也認識到加強自身防禦能力的急迫性。顧立雄提到,讓中國理解其犯台要付出的代價非常高,就會讓其要攻台的想法變得非常難以決定;以嚇阻的手段來避免戰爭的發生,是台美共同的利益。

這些年,民進黨很喜歡用備戰才能避戰這個理論來洗腦台灣人以及他們的支持者,但是這種說法既不正確,而且相當危險!戰爭的發生豈有這麼簡單?刻意用單一視角,加上不完整的分析,這樣的誤導會讓台灣人誤判情勢,只是為了民進黨的一黨之私。

如果只要武裝自己就能避戰這麼簡單,那麼很多戰爭都不會發生了,政治層面的因素有的時候影響更大!台灣問題對於中共來說是他們的核心利益,就算他們的領導人不想開戰,也會受到內部民族情緒的極大壓力,如果民進黨一直暗中往台獨路線走,那麼玩火最終就會引火上身。

這種缺乏跟對岸溝通能力,卻一味討好美國的做法,已經證明只會讓台灣的籌碼愈來愈少,而且把自己國家的命運交給美國,有沒有做過風險評估?因為台灣利益不等於美國利益,國際時勢是會動態改變的,民進黨單壓一邊,卻看不到靈活應變的能力。

真正能避戰的是:賴清德政府放棄不務實的台獨路線,真心誠意的開啟兩岸溝通,降低雙方民眾的仇恨,這樣才是避戰的根本之道!民進黨為了自身的政黨利益,長期挑起兩岸的誤解跟仇恨,也成為把兩岸推向戰火風險的元凶之一。

民進黨暗中推動大罷免,他們當中有些意見領袖也都是靠著反中仇中的表演來娛樂自己的支持者,但是許多表演都不顧現實的狀況,只顧著麻痺自己的群眾,有義和團化的現象,身為執政黨竟然放縱這種情況持續發生,十分的不負責任!

兩岸軍力差距已經愈拉愈大,廿、卅年前台灣還可以以質取勝,那時候喜歡講台灣還有空優,但是現在共軍武器的質與量都已經超越國軍。當然,無論如何中華民國的國防都必須發展,但是國家跟人民也應該務實地面對現狀,盡力去維護兩岸和平。

就算現在兩岸軍力的差距不大,難道就不會有戰爭的風險嗎?如果只看軍事力量的差距,那麼韓戰就不會發生,當時中共的軍事科技遠遠落後歐美,但是他們因為政治因素還是選擇蠻幹,民進黨不顧政治因素宣揚的「備戰才能避戰」理論,根本是把頭藏在沙坑裡不敢面對現實。

有歐美作為靠山的烏克蘭,他們的戰鬥意識強於台灣數倍,也一直在武裝自己,俄羅斯入侵也必須付出極大的國際制裁代價,俄羅斯最後也是動手了,就是因為政治因素!民進黨還要自欺欺人到什麼時候呢?

讓台灣有戰爭風險的政治因素就是民進黨的台獨路線,民進黨可以把自己的台獨理念放在心裡,但是面對兩岸的政治軍力現實。民進黨政府應該要誠實面對真相,不要再用似是而非的理論麻痺台灣人民。

顧立雄 賴清德 烏克蘭 民進黨 戰爭 大罷免 台獨

延伸閱讀

軍審法新草案擬8月推…如何兼顧國安與人權保障? 顧立雄:我會努力

顧立雄出席軍法三策發表會 指面對統戰軍事審判要重新「開機」

林俊言獲薦主任檢察官 黃國昌:顧立雄、尤伯祥同意嗎?

李文忠拉73退將挺自己 顧立雄:國防院處置公正客觀

相關新聞

星期透視/藍軍有變陣三本柱,才能找到反攻槓桿

日前,中選會公布廿四名立委及新竹市長高虹安罷免案通過二階連署,將在七月廿六日投票,綠營罷藍委的攻防將邁入第三階段,藍委只要被罷掉十一席,立院總席次降為一○二席時,綠營便有半數的的五十一席,極可能拉下院長韓國瑜,進而挺進補選,距離立院實質過半便只有一步之遙。

名家縱論/騙子川普和他的圓謊化妝師

廿七歲的年輕人能夠勝任總統府發言人嗎?

大屋頂下/中華民國與中國方向 系列④ 敬畏兩岸歷史恩典

這是我的基本思考:自由是人性的本質,民主是文明的方向。

林芳郁醫師的故事 敲響台灣失智政策警鐘

曾任三大醫院院長的林芳郁醫師退休後罹患失智症的消息,引發台灣社會廣泛關注。他的妻子、醫師林靜芸成為照顧者,並將兩人的故事...

打造失智友善社會 台灣當務之急

國內心臟外科權威、前衛生署長林芳郁罹患失智症,引起各方關注。他曾任三家醫院院長,推動急診EMT制度,是國內深具卓越貢獻的...

大樹快要變「大板」 多少良田 慘遭鯨吞

上月底高雄大樹區農會舉辦「鳳荔季」,市長陳其邁大讚金鑽鳳梨及玉荷包是高雄之光,還引用俗話「喝大樹水,不肥也美」大力行銷推...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