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簡報只剩下政治收攬?

賴清德總統在520就職周年談話中表示,將指示國安團隊著手規畫,向在野黨主席進行「重要國安情勢簡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賴清德總統在520就職周年談話中表示,將指示國安團隊著手規畫,向在野黨主席進行「重要國安情勢簡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賴總統五二○就職周年演說提到,希望透過「國安情勢簡報」邀請在野黨主席共同對話,化解當前朝野對立的政治氛圍,引發各界關注。總統府昨天表示,由於國安簡報是為我國首次,為求慎重並嚴謹相關作業,賴清德已責請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負責前期溝通協調。

其實當前台灣社會分裂、兩岸兵凶戰危,原因為何,可說是路人皆知、不言可喻。數家民調顯示,賴清德執政周年在兩岸關係層面備受質疑。在野黨多次痛批,賴清德執政一年,對內鬥爭、對外無能,造成兩岸瀕臨戰爭邊緣。

賴總統十三日接受「日本經濟新聞社」專訪表示,若兩岸真的擦槍走火變成全面性戰爭,也是中國假借擦槍走火有意為之,有問題的不會是台灣。以上談話即可看出,賴清德就職迄今,非但無法提出兩岸和平方案,更一再使用「反中、抗中」各種手段刺激北京的諸多挑釁言行,導致兩岸關係惡化,並無反思之心。

美國「外交政策」網站先前刊出戰略學者專文:「川普應該約束台灣」,文中指出賴清德上任後不斷強調台灣獨立地位,已激怒北京;「外交事務」十五日刊登華府智庫專家文章:「台海爆發戰爭的風險很高,而且還在升高」為題明言,北京已視賴清德為「兩岸和平摧毀者」、「戰爭煽動者」,皆是有其論理根據。

「華爾街日報」廿日報導,美國與印太廿多個盟邦高層軍官,近期在夏威夷集會,印太司令帕帕羅特別提及,中國去年在台灣周邊軍演頻率和規模,並非單純演習,已是「演練」。帕帕羅示警中國侵略威脅升高的訊息,賴總統及國安高層,是否仍然無感?

針對賴清德就職周年演講內容,大陸國台辦表示,台灣領導人堅持台獨分裂立場,雖宣稱願意在「對等尊嚴」前提與大陸交流合作,企圖在「新兩國論」基礎上恢復兩岸協商的兩面手法,是了無新意、注定失敗。以上國台辦的批評透露出,未來賴政府如仍以「境外敵對勢力」看待大陸,並繼續推動「脫中入北」、「否定漢族人口」等去中國化政策,則未來三年,兩岸恐仍無對話機會。

呼籲朝野和解並化解政黨對立,邀請在野黨主席參與「國安簡報」,不能只是政治的收攬作為。如果賴總統真有心並期盼國人團結,就該立即終止大罷免的推動,此外亦應停止全國「中正路改名」、「移除蔣介石銅像」等易造成族群衝突的政策施行。

至於如何突破兩岸關係困境,也不是賴總統口頭提出的「大小公司併購說」,就可輕易打發國人,蒙蔽國際社會;而是必須做出具體的兩岸和平動作,開放兩岸學生、學術、文化、觀光及經貿各種交流,並停止對陸配、陸生的歧視,才是令人信服作法。

簡言之,當前台海情勢高度緊張、國內朝野關係緊繃、政府施政不佳,解決上述問題的戰略作法,並不在「國安簡報」,而是賴總統願意展現更大的國際格局,亦即未來重新開啟兩岸對話,才是台灣安全與亞太和平關鍵所在。

賴清德 潘孟安 川普 就職周年 大罷免 國安 國台辦 北京

延伸閱讀

中選會封殺反廢死公投 王鴻薇:李進勇打臉賴清德嗎

行政院刪補助款 台南藍軍怒嗆:賴清德為大罷免挑高仇恨值

賴清德出席全球半導體論壇 攜手盟國建構韌性供應鏈

剛拋朝野和解 藍黨部被大搜索 國民黨團:賴清德偽君子

相關新聞

多聲道美國 能走向再度偉大?

二○二五年六月十四日,川普七十九歲生日當天,美國華盛頓特區舉行了一場規模空前的慶祝建軍二五○周年的閱兵盛典。數千名官兵、...

破口未彌補 如何國安簡報

賴清德總統邀請在野黨主席明天至總統府,聽取國防、外交、兩岸及國安相關首長進行「國安情勢簡報」,賴並將全程參與。另一方面,...

期待公廁邁向「以坐代蹲」

聯合報十五日頭版以半版報導「公廁馬桶坐或蹲 藏安全課題」;A5版話題新聞,更以整版報導高齡化社會來臨,需考量長者需求,建...

廁所文化映照城市教養

隨著台灣步入超高齡社會,考量長者使用的需求,公廁以坐代蹲將成為趨勢。然據官方民調「公廁民眾滿意度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竟有...

館長與鄭愁予 我們將輸出怎樣的台灣

最近兩則新聞,一則熱,一則冷。

公廁馬桶 隨時乾淨最重要

聯合報專題報導討論公廁馬桶坐式或蹲式的問題,其實,以目前趨勢來講,坐式應較符合觀光客需求,且有些長者或小孩無法使用蹲式。...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