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攸關75萬租屋族 中央函租金補貼須自籌40% 北市痛批:亂搞

一度引起衝突...人生首個生日沒了 助台中黑戶青年里長曝原因

罷免雙吳9成是偽造?北檢統計資料曝光 對北市黨部重要幹部3人求處重刑

脫中當基調 賴清德的520台獨演講

賴清德總統就職滿一周年,在總統府敞廳發表520談話。記者侯永全/攝影
賴清德總統就職滿一周年,在總統府敞廳發表520談話。記者侯永全/攝影

聯合報民調顯示,過半民眾不滿意賴清德總統一年來的執政表現,然賴的就職周年講話給人感覺卻是一種自我滿足,不見有向人民反省檢討的意思。儘管通篇內容避重就輕,少有刺激性的字眼,卻是以「脫中」為根本策略的台獨講話。

雖然賴清德表面上講話用字似較柔軟,但那只是當前台獨運動遇到中美關稅經貿大談判背景下的壓力,不得不然的困境表現。而一句「台灣曾經是全世界戒嚴最久的國家」,即表露出賴氏與民進黨人暗藏的台獨史觀問題,曲解了台灣地區的戒嚴乃是出於海峽兩岸同屬一個國家的背景,因內戰下的動員戡亂體制。就此,人們可以發現賴內心堅定貫徹其「中華民國台獨化」的「新兩國論」政治路線意志。

正是以「脫中」為基調的台獨語言,故刻意把中國大陸甚至是中國等字眼皆隱去不表述,但中國大陸卻不是不在場的存在,而是暗以「境外敵對勢力」對象來處理,這無疑是一種更深刻的心理策略。藉此一方面使其成為社會性的集體默認,來強化推動「全社會防衛韌性」;一方面欲通過所謂國安簡報「統戰」在野政黨,進而擴大預算、有關法案,這使得賴清德對內「團結牌」的訴求,更像是一種以強化台獨路線為目的的動員號召,一步步將台灣帶往和平的反面。

賴清德講話中肯定了合法合憲的公民參與之「更大的民主」,雖然鼓舞了綠營正在推動大罷免的團體和死忠支持者,卻也再次證明,因綠營操弄大罷免而帶給台灣社會對立、紛亂的總根源其實就是來自執政中樞,及其對於總統、立院皆處於雙少數的危局反應。然賴清德上述的表態並無助於民眾滿意度的增加,反而還會因其執政風格而增加民間對其的疑慮。

原因無他,賴清德對於「脫中入美」的過分期待,表現在對美關稅談判上的自陷困境,光台積電及有關半導體產業鏈的遷走,已讓許多民眾不相信未來台灣產業不會受衝擊。且賴倡議「脫中入北」,有學者認為必然給台灣中小企業帶來經營上的困難,但賴卻大言「絕不犧牲任何一個行業等三大原則」,以「遵循自由市場原則」的抽象空談來安撫台商及社會大眾的不安。

民眾對未來台灣經濟發展前景的不安,不只是過份依賴出口型的半導體高科技產業的未來走向問題,更不滿財富分配日益不公,住房、物價攀高使社會生活品質改善不易的現實,且民進黨政府非理性的濫用行政權力(「其餘人口」即是一例),已讓不少中間選民及年輕一輩對民進黨產生不信賴感,這不是政府以成立所謂「主權基金」改變議題設定,就可轉移人們的關心重點。面對台獨信仰如此頑固的賴總統,一年來給台灣社會帶來的混亂傷害可說相當深刻,但人們還是要警惕賴清德把台獨路線繼續往下推的危險性,希望那句「將人民綁上台獨戰車」警語不要變成現實。

賴清德 社會對立 民進黨 民調 大罷免 境外敵對勢力 台獨

延伸閱讀

520就職周年...賴清德年聲量破1200萬 學者:藍綠政黨對決衝高討論度

重啟核電有譜? 台電前總稽查:放行後最快3年半後運轉

軍禮歡迎惠恕仁總統 賴清德:感謝帛琉在國際支持台灣

首位設立主權基金的總統 賴清德520談話背景脈絡曝光

相關新聞

美政局動盪 國際更混沌

六月十四日,美國總統川普在自己七十九歲生日當天,選擇於華盛頓特區舉行一場高調的閱兵式,並以慶祝美國陸軍建軍二五○周年為名...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民主供應鏈不能說的秘密

國科會轄下的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簡稱DSET)二○二三年甫成立,隨即與美澳日韓等國智庫展開連結,創造其在高科技領域...

美國那道「美麗風景線」的警訊

美國各地十四日爆發大規模反川普示威浪潮,數百萬民眾湧上街頭、公園與廣場,參與名為「不要國王」(No Kings)的抗議活...

以色列突襲伊朗 恐打破國際法底線

以色列突襲伊朗核子與軍事設施引發全球譁然,數百架戰機深入伊朗領空,攻擊目標包括納坦茲濃縮設施、多位高層軍官與核科學家,不...

國安簡報真能不設前提討論?

總統賴清德邀集在野黨領袖於十八日進行「國安情勢簡報」共商國是,由國安相關首長作說明,並要求簽保密協議。民進黨團幹事長表示...

賴邀在野聽取國安簡報是大和解 還是鴻門宴?

賴清德總統邀請在野黨主席於六月十八日聽取政府的國安簡報,這是令人期待的局面。若能藉此化解朝野對立,對穩定國內政局會有正向...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