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總統周年 還要慶祝嗎

往事已矣。雖要盤點賴清德總統就職周年施政得失,但重點更該放在未來。然而,如果領導人在專訪時扭曲誇大過去,大概就能推知其以史為鑑的意義甚小。按理說,賴清德總統最近接受雜誌及網路媒體專訪,應早讓幕僚擬定比較好看的答案了,可是若以兩岸政策為切入點卻答得奇怪。筆者因此想換個方式,提醒我們原來曾有「其他可能」。
面對財經期刊專訪,賴說上任後,他選擇讓兩岸關係走向「戰略清晰」,定義「境外敵對勢力」是為了告訴國際社會「台灣已別無選擇」;因為「反滲透法」在二○二○年一月公布實施,內容已明確定義何者為境外敵對勢力。
其次,賴舉共諜統戰案以陳述「中國沒有放棄武力攻台」,又說海基會透過各種管道,包括台商組織、民間社團或是海基會本身,協助台商或是在中國大陸的台灣民眾,「這也是政府的責任,我們沒有放棄」。最後又在另一場專訪表示,「中國對台灣採取文攻武嚇策略多年,情況變成現在這個樣子,難道是中國需要的嗎?」
在訪談中,可以看到事實被扭曲誇大。首先,賴雖提到反滲透法,卻沒說為何在實施三、四年後才動用「境外敵對勢力」的定義,中共應不會對蔡英文執政時的台灣「比較好」。其次,賴舉出的共諜統戰案例,相關案件仍多在審判並未定罪。
第三,在官方冰封下,政府有沒有辦法協助在陸台商或民眾?去年底有三名宗教人士被捕,堅稱兩岸有管道的海基會,改口說曾尋求海協會協助、依「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協議窗口」欲了解狀況,皆未獲得回應。
中共對台威脅,我們應該有所表示,然而一個巴掌拍不響,兩岸情勢在賴就職一年內迅速惡化。以最近幾份國際期刊為例,《經濟學人》刊載〈台灣被強權輾壓的時刻到了〉;《外交事務》刊載〈台海戰爭風險高,而且愈來愈高〉。套句賴的用語:戰爭逼近難道是台灣要的嗎?
最後,想像一下,如果是藍白正副總統就職一周年,兩岸現在會是什麼景況?台灣可能很快與大陸和解,雙方全面恢復交流;人民不用擔心安全問題,共軍機艦缺乏繞島動機,美國與中共的主要競爭地區將改至南海;沒了軍事壓力,也沒有推出「國安十七條」的理由,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應對美國「對等關稅」壓力。由於不需要對美一邊倒,我們手上還有許多籌碼,可以好好準備談判。
可惜,現實沒有「如果」。把上述想像反過來看,就是兩岸敵意螺旋持續上升的現況。最近有個明顯的訊號,是關於台灣不能參加世界衛生大會的新聞,在大陸網路平台的瀏覽率衝至第一;甚至如具政協統戰背景智庫「中國海峽研究院」昨天也發布年度兩岸關係風險指數報告稱,由於民進黨的「台獨」道路走向新的、明確的對抗階段,指數再創新高並突破陸方以「非和平方式」處置的臨界點。
想想不久前,還在「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的兩岸情調,賴總統的周年,還要慶祝嗎?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