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影/越南下龍灣船難增至37死!大晴天秒下雷雨冰雹 失事搶救畫面曝

欣欣客運撞死乳癌名醫 其他業者感嘆:酸言酸語「大可休矣」

乳癌名醫喪命處不是危險路口 北市仍要祭兩大策略改善

賴總統周年 還要慶祝嗎

漫畫/季青
漫畫/季青

往事已矣。雖要盤點賴清德總統就職周年施政得失,但重點更該放在未來。然而,如果領導人在專訪時扭曲誇大過去,大概就能推知其以史為鑑的意義甚小。按理說,賴清德總統最近接受雜誌及網路媒體專訪,應早讓幕僚擬定比較好看的答案了,可是若以兩岸政策為切入點卻答得奇怪。筆者因此想換個方式,提醒我們原來曾有「其他可能」。

面對財經期刊專訪,賴說上任後,他選擇讓兩岸關係走向「戰略清晰」,定義「境外敵對勢力」是為了告訴國際社會「台灣已別無選擇」;因為「反滲透法」在二○二○年一月公布實施,內容已明確定義何者為境外敵對勢力。

其次,賴舉共諜統戰案以陳述「中國沒有放棄武力攻台」,又說海基會透過各種管道,包括台商組織、民間社團或是海基會本身,協助台商或是在中國大陸的台灣民眾,「這也是政府的責任,我們沒有放棄」。最後又在另一場專訪表示,「中國對台灣採取文攻武嚇策略多年,情況變成現在這個樣子,難道是中國需要的嗎?」

在訪談中,可以看到事實被扭曲誇大。首先,賴雖提到反滲透法,卻沒說為何在實施三、四年後才動用「境外敵對勢力」的定義,中共應不會對蔡英文執政時的台灣「比較好」。其次,賴舉出的共諜統戰案例,相關案件仍多在審判並未定罪。

第三,在官方冰封下,政府有沒有辦法協助在陸台商或民眾?去年底有三名宗教人士被捕,堅稱兩岸有管道的海基會,改口說曾尋求海協會協助、依「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協議窗口」欲了解狀況,皆未獲得回應。

中共對台威脅,我們應該有所表示,然而一個巴掌拍不響,兩岸情勢在賴就職一年內迅速惡化。以最近幾份國際期刊為例,《經濟學人》刊載〈台灣被強權輾壓的時刻到了〉;《外交事務》刊載〈台海戰爭風險高,而且愈來愈高〉。套句賴的用語:戰爭逼近難道是台灣要的嗎?

最後,想像一下,如果是藍白正副總統就職一周年,兩岸現在會是什麼景況?台灣可能很快與大陸和解,雙方全面恢復交流;人民不用擔心安全問題,共軍機艦缺乏繞島動機,美國與中共的主要競爭地區將改至南海;沒了軍事壓力,也沒有推出「國安十七條」的理由,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應對美國「對等關稅」壓力。由於不需要對美一邊倒,我們手上還有許多籌碼,可以好好準備談判。

可惜,現實沒有「如果」。把上述想像反過來看,就是兩岸敵意螺旋持續上升的現況。最近有個明顯的訊號,是關於台灣不能參加世界衛生大會的新聞,在大陸網路平台的瀏覽率衝至第一;甚至如具政協統戰背景智庫「中國海峽研究院」昨天也發布年度兩岸關係風險指數報告稱,由於民進黨的「台獨」道路走向新的、明確的對抗階段,指數再創新高並突破陸方以「非和平方式」處置的臨界點。

想想不久前,還在「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的兩岸情調,賴總統的周年,還要慶祝嗎?

賴清德 境外敵對勢力 國安 台海 兩岸政策

延伸閱讀

影/全民叭賴、要賴下台!罷免宜蘭綠委陳俊宇LINE帳號啟動

海巡署傳共諜案 國民黨:賴政府賣台工程正務實展開

不只出現在西門町!「日本天團成員」專訪總統賴清德

國民黨發起五一九全民叭賴行動 朱立倫高喊賴清德下台

相關新聞

那年代的教育舊思維 該拋棄了

台師大女足隊「抽血換學分」的爭議持續延燒,不僅政院、教育部、國科會深切關注,也引發社會譁然。這項由多所大學共同執行的國科...

吹哨者揭弊 勇敢打破官師相護醬缸

昨天聯合報社論評論台師大「抽血換學分」事件是「假藉學術之名遂行剝削」,下午台師大校長、相關行政主管、脅迫學生抽血的教授,...

團滅式大罷免 有道理嗎

大罷免進入最後一周衝刺階段。選舉或罷免應該是理性行為,以「法、理、情」作為思考順序,以形成決策,但現在只剩情緒的發洩,法...

大屋頂下/中華民國與中國方向 系列⑦ 大屋頂中國就是一個中國

兩岸關係有三個難題:一、一個中國。二、九二共識。三、統一。簡論如下:

名家縱論/AI與媒體 是佳偶還是怨偶

朱自清一定沒想過他的散文「荷塘月色」,竟被軟體判定AI生成率達六成。中國大陸出版社和大學寄望用「AI生成檢測器」充當學術...

星期透視/大罷免能幫賴清德實現台獨?

賴清德總統在「團結十講」中明確表明「以罷免打掉雜質」後,他假國安之名遂行權力鬥爭之實,終告水落石出。賴在演講中稱,一九五...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