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得不償失?大陸暫不會侵台原因曝光 專家:動武恐釀災難性後果

經濟全球化不死 只是凋零

美國總統川普掀起的關稅戰讓全球經濟陷入混亂。路透
美國總統川普掀起的關稅戰讓全球經濟陷入混亂。路透

四月二日美國公布「對等關稅」各國稅率清單後,全球經濟陷入混亂,雖然美國隨後宣布暫緩九十天,開始進行貿易談判,但是如同定時炸彈般的威脅,以及美國政策的不確定仍然籠罩全世界。好在,終於在一個月後美國與英國、中國達成協議,顯示全球經濟的制度架構仍然沒被打死,可以為台美關稅談判提供重要指示。

首先要指出,所謂「對等關稅」毫無「對等」的性質,從稅率結構上看,美國關稅對等關稅政策採取的是基本關稅與懲罰關稅兩部分。此外,其他枝節包括鋼鋁、汽車,雖曾被冠以國家安全之名,但實質是保護關稅,不過並非目前最嚴重的問題。

美國公布的對等關稅稅率明顯依據美國對各國貿易逆差而來,從美國對英、中的關稅協議結果看,英國以並沒有對美貿易順差的情況下被課十%關稅,顯示這會是美國對全部貿易對手國課徵的基本關稅,日本首相期待零關稅的希望恐要落空。至於中國的卅%則是基本關稅加上廿%因「芬太尼」藥品氾濫導致美方課徵懲罰關稅。川普總統原本對中國拉高到一四五%,如今雷大雨小,難免被譏為關稅戰失敗,不過勝利的是制度。

如果擺脫以戰爭心態看待國際貿易,美國在龐大貿易赤字之下,以課徵關稅改善貿易收支,雖然不符合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精神,但只要對每個會員國一視同仁,就沒有違反WTO最重要的「最惠國待遇」原則。根據這個理由,我認為美國將對各國進口品都課十%關稅,台灣不會例外。

至於台灣是否會被課徵十%以上,那就要看有沒有「非關稅貿易障礙」與「操縱匯率」等被美方懲罰的根據。相信政府貿易談判部門應該有應對之策。不過也有一些現象令人擔憂,首先是行政院長在美國宣布對台灣的對等關稅稅率卅二%,迅速高調宣布要對出口業者給予多項補助,殊不知很可能被當成「非關稅貿易障礙」的依據。另一方面,當台幣被懷疑有人為操縱而被低估時,即出現暴力升值,台灣央行暫時放下穩定匯率的職責,撇清說沒有進場,反而讓人感覺是「作賊心虛」。

以下幾點提醒政府:

對美國關稅談判的關鍵,應在了解美國進行懲罰的理由與原有協商的制度基礎。就「非關稅貿易障礙」而言,台美在「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談判過程有跡可循,可能讓步的項目應該呼之欲出。至於操縱匯率,台灣只是嫌疑犯,在美國貿易談判代表公布的三○一報告中,有國家名單以及後續處理的作法,可以從中發現擺脫嫌疑的方法。台灣若要自清,央行應該謹守穩定物價與匯率職責,不必過度關心出口產業或房屋市場。

從美國發動關稅戰後,有人認為這是對尚未死透的經濟全球化再補一槍,也有認為只要屈從就可能得到美國赦免。但還是要提醒不能忽視制度因素。以降低美國汽車進口關稅來說,雖贊同但也必須指出,依據WTO,降低進口汽車關稅不會只針對美國,對其他國家的進口汽車也勢必帶來降稅。

美國發動關稅戰,掀起這波對全球經濟的干擾,煙霧中還是可以看出制度章法,經濟全球化其實沒死。

貿易談判 英國 芬太尼 美國 川普 對等關稅

延伸閱讀

美國關稅瘋狂度略降 但川普2.0貿易大戰未了!克魯曼算給你看

美中關稅休戰 中共官媒:不應只有90天

台灣稅率揭曉?2至3周內公布對各國關稅 川普強調「沒有餘裕了」

美中關稅暫休兵 中國智庫:建立溝通機制意義大

相關新聞

看待以伊衝突 避免雙標

伊朗與以色列的武力衝突,終究還是發生了。以伊衝突,美國是否親自介入?尚在選訂方案階段,外界頻頻猜測川普總統是否會?及何時...

強權擁核武 卻要他國廢武功

當今世界局勢日益緊張,核武威脅的陰影揮之不去。以色列近日突襲伊朗境內核設施,引發伊朗強烈反擊;伊朗官媒發布「手摸核彈」的...

新聞有價 讓新聞專業邁向永續

「新聞有價,所有從業人員辛苦的工作,卻讓跨國平台無償取用賺取驚人利潤,形同吸血!」

健全住宅交易、租賃市場

近來因七十五萬戶的租金補貼政策,中央與地方分擔經費,引發政治角力與弱勢照顧爭議。然而政府卻未根本檢討過去三百億租金補貼對...

打房不溯源 居住正義「打假球」

為了錢,中央和地方政府又打起來了!這回是為三百億的住宅租金補貼,內政部發函地方政府要他們自籌。

中東戰火催 核戰威脅成陰影

轟炸無法讓敵人屈服。二戰時德國炸倫敦、英美炸柏林;韓戰時美國炸北韓;越戰時美國炸北越,都沒法讓對手屈服,遑論讓對手無條件...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