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終於出來面對! 台師大抽血案下午3時記者會大陣仗 周台英將現身

台灣最醜陋風景!北市一年撕23萬張違規廣告 還是貼不停

薇帕颱風不侵台又距離遙遠! 北部卻陣陣強風 專家曝原因

核三身退 供電能穩定嗎?

季青漫畫
季青漫畫

核三廠二號機運轉執照今天到期,台灣進入非核家園。此前立法院三讀通過「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案,將執照有效期四十年,期滿後的申請換發執照,換發的運轉執照、有效期間,自執照生效月起算最長廿年,為能源政策開扇門。賴總統日前表示,政府對新核能態度開放,但要滿足「核安無虞,社會共識,核廢有解」的前提,卓揆也表態,核三廠仍要依法除役。

此刻,人民關心的是非核家園後是否會有供電危機?是否還會年年調漲電價?政府是否能確保提供充足、穩定、潔淨、廉價的電能,支援工商業及經濟發展?

核三身退,能源政策何去何從,析論如下:

一,零核電,影響供電安定性及韌性:檢視過去台灣電業發展史,因核能電廠機組大、效率高,供電穩定、成本低,較不受國際能源價格波動影響,成為台灣重要基載電力,才能持續支援工商業發展。核四廠建廠因政策搖擺不定「建又停、停又建」,引發啟用是否有安全疑慮及甚多工程訴訟糾紛。如今核三廠二部機組均除役,供電系統改以火力發電為主,與淨零排碳目標背道而馳。天然氣機組接收站址、島礁保育及中火空汙問題;綠電進度嚴重落後;南電北送輸配電、儲電、電網等以上問題均未解。加上台灣對國際減碳承諾、產業用電需求速增,已使供電備轉容量率降至十%以下。零核電後,是否能保證充分穩定供電?讓工商界憂心忡忡。

二,應盡速檢討能源政策,正視台電財務黑洞:台電為配合政府「非核家園」,整個供電系統以高燃料成本之天然氣及煤取代低燃料成本之核能。並且,為發展綠能高價收購太陽能及風電。近期國際燃料價格飆漲,供電成本大幅提升,縱使政府撥補及漲電價,仍填不滿台電的財務黑洞,當務之急應盡速重新檢討能源政策。

三,台電財務黑洞如何解決:經濟部補貼台電千億預算被立院刪除,卓揆稱「刪除撥補台電千億元預算,將影響民生用電的補助,使台電財務結構無法健全」。在野黨稱「拒為錯誤能源政策背書,絕不容許以納稅人的錢為台電埋單。」政黨間爭論不休。

近日行政院提「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編列四千一百億送立院審議,包括再度提出撥補台電一千億。八大工商團體日前發表聯合聲明,呼籲撥補台電,顯示企業界的憂心。

對於以上局面,筆者提出三點建議。第一,盡速修正能源政策,考慮調整供電系統,減少燃氣、燃煤配比,積極開發綠能,遵循「以核養綠」全民公投民意,引進核電技術及設備,或讓核二、核三延役或重啟核四。

第二,行政院應傾聽民意、多與立院溝通,爭取解決台電財務黑洞。應避免政治干擾,回歸專業領導、積極開發新電源,讓電價反映供電成本,有合理報酬才能永續經營。不能再以納稅人的錢,長期補貼錯誤能源政策所造成的台電財務黑洞。

第三,如今核管法已修法,為核電復活及能源安全開扇大門。各國紛紛重新擁抱核能,AIT處長谷立言也表示美國可作為台灣可靠的能源來源,無論是液化天然氣、再生能源或核能。在此期盼:台灣朝野能溝通,取得共識,共同解決台灣能源問題及台電財務黑洞,使台電能積極開發電源,提供充足、穩定、價廉、潔淨的能源。

延伸閱讀

核三南漂族落地生根 學歷薪水高成「恆春天龍人」?

行政院長卓榮泰視察中油三接、大潭電廠 喊穩定供電

核三廠2號機停機 台電:排放白色水蒸汽勿慌

台中一中商圈周邊停電27秒 台電指輸電線路異常

相關新聞

那年代的教育舊思維 該拋棄了

台師大女足隊「抽血換學分」的爭議持續延燒,不僅政院、教育部、國科會深切關注,也引發社會譁然。這項由多所大學共同執行的國科...

違背倫理的研究如血鑽石

「何謂IRB」?相信目前爆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以下簡稱台師大)女子足球隊多年來在校被抽血事件沸沸揚揚,也讓社會大眾開始關...

學生淪白老鼠 制度該檢討

台灣師範大學是體育界學術研究龍頭,不僅在運動科學領域具備深厚基礎,更培育出無數優秀運動選手與教育人才。其教授群素質優異,...

缺藥恐成國安隱患

近日聯合報報導數則缺藥相關新聞,此問題影響國民健康及生活品質甚巨,值得關注。

強推綠能 只會讓環境部忙於補破網

丹娜絲颱風重創嘉南地區,大量滯洪池、水面光電板毀損,面對十四點五萬片巨量廢光電板,環境部誇下海口請「業者配合」兩周內清除...

數位民粹正在侵蝕民主

專欄作家內森.彭伯頓,在日前發表於《紐約時報》的專文「若想看清共和黨政治走向,就看他們的迷因」中指出:「傳統式的政治風格...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