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關心無核家園後的供電危機

本周六核三廠二號機停機,台灣成為無核家園,是台灣歷史上黑暗的一天。面對廢核後可能飛漲的電價,國內八大工商團體極為緊張,昨日發表聯合聲明,呼籲朝野各黨派能夠支持一千億元撥補台電預算,以穩定電價。但廢核只有電價問題嗎?其實連最基本的確保電力穩定供應都有問題。
因台灣公投通過不再加建燃煤電廠,台灣未來電力供應完全押寶於綠電及氣電。上月西班牙發生大停電,台灣將由阿拉斯加進口液化天然氣,本文將討論廢核與此二事件之關聯。
西班牙位處南歐,終年陽光普照,是歐洲最積極推動綠電的國家。四月初某時刻西班牙電力百分百由綠電供應,西班牙政府引為重大政績,大肆宣傳。但不幸十天後西班牙竟然發生全國大停電。正式調查報告尚未出版,但各國電力專業人士都不約而同認為綠電過多是大停電的罪魁禍首。
綠電缺乏火力及核能機組汽輪機提供的轉動慣性,汽輪機重達數百甚至上千噸,每分鐘旋轉三千六百轉,在電力供需略有失衡,頻率略有升降時,其慣性維持頻率不至升降太快,維持電網穩定。但太陽能沒有轉動元件,風力轉動不穩定也是由交流先變成直流,兩者都無法提供穩定電網的慣性。一般而言任何時刻綠電供電不宜超過五成,西班牙發生大停電時綠電占比將近八成,慣性不足,風光等自然條件發生急速變化時,頻率變化太快,超過安全範圍,就可能造成連鎖反應的全國大停電。
報載為平衡台美貿易,台灣可能投資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氣設施。該輸氣管長達約一千三百公里,投資總額超過四百億美元。長度如此之長的管路,在長期施工過程中變數極多,建設費用經常不只翻倍,台灣為何不單純增加採購美南沿墨西哥灣各州之液化天然氣,何必淌基礎建設的混水?
參與天然氣建設還有一個難以控制的風險。天然氣仍為化石燃料,發電時還是會造成大量碳排。川普否認碳排造成暖化,鼓吹利用化石燃料,推動阿拉斯加出口天然氣即為其能源政策的一環。但四年後新總統上台,有可能恢復減碳政策,取消化石能源基礎建設。拜登上台首日即禁啟用已完工之加拿大輸油到墨西哥灣煉油廠的「基石XL」輸油管計畫,即為顯例。四年後尚未完工的阿拉斯加天然氣管是否會遭遇同樣命運?
阿拉斯加天然氣與廢核何干?關係大了。如果核電延役,台電何須卯足全力大規模加建燃氣機組,不得不大量增加進口天然氣?台灣液化天然氣全靠進口,近日共軍軍演已擺明為了封鎖台灣液化天然氣預做演習,台灣如此重押燃氣發電,是豪賭斷氣斷電的危機不會發生。
由以上檢討綠電與氣電的特性,顯示無核家園後造成的供電危機並非危言聳聽,在減碳抗暖成為全球共識的今日,非核家園明顯違反時代潮流,在綠電氣電都有諸多問題的現狀下,核電延役是台灣必須走的一條路。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