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反對聲音 民主名存實亡
北檢前日發動搜索約談,將推動罷免民進黨立委吳沛憶和吳思瑤等的一干人等帶回調查局偵訊。經檢察官漏夜偵訊後,以涉犯刑法偽造文書等罪,諭賴苡任、劉思吟、滿志剛各五十萬元交保,陳冠安廿萬元交保;吳沛憶罷免案領銜人李孝亮、劉思吟的丈夫林叡各以卅萬元交保。
國民黨中央黨部連夜聲援,有數名立委帶領群眾至北檢抗議。但稍後又傳出,調查局也在昨日一早搜索約談罷免新北市綠委蘇巧慧、吳琪銘的領銜人。
西方民主政治的設計,每隔幾年就要重新選舉一次。特別是在台灣,當掌握權力的那一方為了繼續執政,如果任內沒有好的政績,往往就會變本加厲地販賣仇恨、製造對立,冀望藉著民粹式的熱情與信念,猶如宗教般地洗腦動員他們的選民,讓支持者將選舉「聖戰化」。
這種仇恨催化到了一個地步,就會變成「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信仰,進而給極端激進主義者「人人得以誅之」的合理化的藉口與「殉道者的勇氣」,「大罷免」正是如此。
自罷免提案以來,藍綠雙方都出現死人連署與連署資料不符等,涉及偽造文書的烏龍連署。然而最令人不解的是,這當中被搜查交保的,都是積極推動罷免民進黨立委的相關人士。從北檢到南檢,這種司法雙標的追殺,讓人見證到「納粹警察」的可惡與恐怖。
台灣社會的對立與衝突,在賴清德總統上任之後快速地升高與加劇;以「抗中保台芒果乾」分裂不同立場的民眾,在本質上就是靠著「販賣仇恨」以凝固與擴大自己的基本盤,其目的就是為了要鞏固政權。賴政府為了推動大罷免,不斷藉著下鄉宣講,造謠鼓動支持者對在野黨立委升高仇恨指數,正印證了「仇恨是民主選舉最好的動員」。
那麼解決之道在哪裡呢?我們無法寄望一個掌握權力的人能突然醒悟,去實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烏托邦民主,因此制衡的力量與選民的覺醒乃是唯一的解決之道。如果我們還相信民主制度是最好的政治體制,那麼我們應該要反省:
如果因為你的沉默與縱容,造成了一個無可制衡的政府,這是國家之幸還是不幸呢?如果一切反對的聲音,都被打成掌權者認定之價值的背叛者,這是民主之幸還是不幸呢?如果你無法接受自己的想法可能是錯的,那麼民主的意義何在呢?如果你拒絕尊重、理解別人為何會有跟你不同的想法,那麼民主的真諦到底是什麼呢?
當有一天,民主不再能夠容忍反對的聲音,並且靠著司法追殺在野黨,這樣的民主就名存實亡了!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