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損人不利己 削弱美領導力
川普的高關稅政策是非傳統的經濟策略,旨在重塑全球經貿秩序,減少美國的貿易逆差,建立更符合美國利益的經濟和地緣政治聯盟,並促進美國製造業的復興。然而,這項政策的短期效果與長期挑戰間存在顯著矛盾。
從策略角度來看,高關稅被用作與其他國家談判的工具,迫使對方在貿易協議中做出讓步,從而獲得更有利的條件,即川普口中的「量身訂製交易」。高關稅政策也被用來增加美國政府的財政收入,並通過製造經濟不確定性吸引資金流入美國,降低借貸成本。
大部分國家迫於局勢、俯首稱臣,爭相排隊與美國進行個別談判;唯中國和歐盟採取報復性關稅反制措施,對美國商品也加徵高額關稅,此舉可能導致擴大貿易戰,削弱全球經濟合作,進一步推高物價,降低消費者購買力。而供應鏈混亂和市場不確定性下,可能影響企業投資決策和獲利能力,不僅阻礙經濟成長也導致金融市場激烈波動。
川普的高關稅政策在短期內可能有效,但長期來看是不可持續的。美國的高勞動力成本、基礎設施成本及過高的營運成本可能使外國企業難以長期維持在美投資;全球供應鏈已高度整合,強行改變供應鏈布局可能導致效率下降。高關稅政策也可能因政治或經濟壓力而難以長期維持。
川普的政策過於專注於「讓美國再次偉大」,卻忽略了亞洲如中國、歐洲如歐盟,在全球經貿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這導致國際社會強烈反彈,不僅損害全球經濟的穩定性,也無法建立新的經濟秩序。事實上,這種「損人不利己」的策略,可能進一步削弱美國在全球市場中的領導地位。
與其依賴高關稅政策,採取一些替代策略可能更具創新性和可行性,包括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加大對高科技產業的投資、吸引全球人才,並建立技術領先的優勢;支持人工智慧、綠能技術等領域的發展,提升美國的全球競爭力,還可利用綠色經濟和可持續發展做為談判籌碼,吸引國際合作並促進經濟轉型。當然,深化多邊合作、推動公平貿易規則、減少貿易壁壘,並穩定全球供應鏈,建立區域經濟聯盟,形成區域性經濟優勢,也可減少對單一國家的依賴,強化供應鏈韌性。
總之,川普的高關稅政策,其長期的可持續性和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仍充滿不確定,且多半會是損人不利己的負面結果。若能專注於技術創新和結構性改變,美國或許能在這波全球經濟重組中建立更穩固的地位。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