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中入北是岳不群政策
還記得金庸寫的「笑傲江湖」中,絕頂武功秘笈莫過於「葵花寶典」,其翻開第一頁註明「欲練神功,引刀自宮」,華山派掌門岳不群希望成為絕世高手,因此甘願放下男人的尊嚴,對自己下狠手,卻依然沒有練成。
賴清德總統同意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吳介民有關「脫中入北」的倡議,並說如此能「立足台灣,布局全球」,最終形成「全球台灣」。筆者認為,如果真要實施,那首先就應該宣布正式結束「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
「全球台灣」就是他希望台灣練成的絕頂武功。不過,這個「北」是相對於「全球南方」而言,「全球南方」通常是指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這些發展中國家,截至目前為止,全球南方成員已經擴增至一百卅四個國家。
在聯合國內,綜觀全球不過只有一百九十七個被普遍承認的主權國家(包括聯合國會員國和聯合國觀察員),賴總統要台灣全面「脫中入北」,那就要減去前面的全球南方國家,最後我們只剩六十三國可展開貿易,很明顯,這已經不是在「布局全球」。
而且,我們想成為「全球北方」,且不論建立邦交,純粹就經濟論經濟,「全球北方」要不要接納我們進來,被視作一員呢?更不要說我們在蔡英文總統時期大幅推動的「新南向政策」,現在還要不要繼續推下去呢?
政策邏輯要有一貫性。當我們要在經濟層面「脫中入北」,就意謂著要徹底跟過去的自己告別,但經濟政策的實施,不可能沒有思想、文化與教育的相關配套措施,如此綿密交織,才能完成經濟本身的願望,因此賴總總顯然需要「洗滌人心」。
當年日本「脫亞入歐」的政策背後有思想家與教育家福澤諭吉提供戰略思考,如果賴總統是「明治天皇」,難道吳介民就是「福澤諭吉」?但福澤諭吉還有陽明學作自己的理論依據,不知吳介民有沒有思想來引領國人知道往後該如何生活呢?
如果要真正成為「北國」,我們就需要預作因應,譬如要徹底使用「北國」能接受的母語來跟人家溝通,這就是配套措施。是否我們該建議政府除廢除中文外,還要禁止說自己本來的母語?如此孩子方能認真學習「全球北方」的各國語言。
我不喜歡「口號治國」,常會不知不覺把政客華而不實說的話過度當真看待。不過,我從來很欣賞大格局與大氣魄的英傑,樂見賴總統提出「脫中入北」的戰略思考,期待該夢想能全面落實於台灣,只是該如何克服反對聲浪,這點需要三思。
而且,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這幾天接受彭博訪問表示,美國與大陸的經濟沒有理由必須脫鉤,他覺得即使這兩個經濟強權在關稅上互不相讓,仍舊可達成協議。如果美國都不想在經濟「脫中」,台灣為什麼就要脫中呢?
最後,我還是忍不住想回到前面一開頭談到的岳不群。個人淺見覺得:「脫中入北」其實最終是個岳不群政策,畢竟台灣的命根子就是中華文化,世上厲害的武功何其多,賴總統又不是岳不群,真有需要帶領台灣人齊練「葵花寶典」嗎?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