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轉向零和博弈 競合管理是解方
川普再次就任美國總統,旋即進行新回合的美中貿易戰,並對美貿易順差國課徵高關稅,將貿易工具武器化為談判籌碼,迫使各國單獨與美簽訂有利美國的協議,此種交易型的保護主義顛覆傳統的自由貿易主義。川普發動貿易戰看似違背經濟學原理,比較利益分工與貿易利得共享,實則背後涉及複雜的政治算計、戰略博弈與意識形態對抗。
論述上,以國家安全優先、凌駕經貿政策,以不公平貿易歸咎造成國內產業的空洞化、以出口管制進行對中國的技術封鎖,以供應鏈的韌性和重組經由脫鉤削弱中國在全球產業鏈的地位,企圖主導國際貿易新秩序與貿易規則主導的霸權地位。
策略上,短期以製造危機獲取談判優勢,中期以推動全球產業鏈去中國化,長期為重塑國際經濟新秩序。
然而這樣的博弈是有風險且不可持續的,長期將帶來高通膨、高成本降低產業競爭力與消費者購買力下降的福利損失,盟友離心下加速戰略自主,強化區域經濟的結盟與減少對美的貿易依賴,全球貿易碎片化,全球經濟也將因國際貿易萎縮而全面放緩,實損人也不利己。
當然中國也不會坐以待斃,必將加速自主研發技術,增加彎道超車的可能性,美中競爭領導地位螺旋加劇,地緣政治風險不斷升溫,籠罩著戰爭的陰影揮之不去。
川普的關稅政策是獲取短期的政治利益,但以長期經濟與效率損失為代價的戰略冒險。其核心的矛盾在於試圖以廿世紀的保護主義工具來解決廿一世紀全球化的結構性問題,凸顯出主政者商人唯利是圖的狹隘與老人政治的舊框架思維。但可以確定的是美中貿易新冷戰將改變全球的經濟規則從「合作共榮」轉向「零和博弈」。若果,這樣的範式移轉將主導未來數十年的人類發展軌跡。
近來消息指出美中兩國領導人願意坐下來談,這是一個好的契機。貿易戰困局的解方不是回到一九八○年代的自由貿易烏托邦,而是建構韌性的多邊主義,承認戰略競爭不可避免,但通過制度創新與新技術工具的採用,將競爭控制在不對全球公共財造成毀滅性的傷害為前提,從「零和對抗」轉向「競合管理」。
這需要超越本國優先的思維,將供應鏈安全預警、氣候變遷危機處理、技術倫理協和與跨文化衝突的價值分歧等議題,以全球的視野共同尋找解方。追求包容性的全球化,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依歸,建立不合作就共輸的懲罰性制度設計機制,唯有「共榮共存」才是人類文明的唯一發展出路。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