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教育不在培養考試機器

學測成績放榜長期是媒體和社會關注焦點。然而,將滿級分人數作為評價學校的標準,對學生和學校並不公平。
自二○一九年起,高雄女中學生發起「終結放榜新聞」的連署行動,拒絕成功模板、停止製造神話,得到不少學校響應,包括北一女、建中、成功高中等。這項行動強調,教育不應只關注少數菁英學生的成績,而應讓每位學生探索和開發自我興趣與潛能。
心理學家阿德勒在《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你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望而活,那麼別人也不是為了滿足你的期望而活。」強調學生的成長應該是自我價值的實現,而非迎合他人期望;教育的核心在於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方向,而非成為別人期望的模樣。
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全方位人才,而非僅僅是考試機器。學校和社會應提供更加包容和多元的環境,讓每位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和方向,實現個人潛能的最大化,這不僅是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對每位學生成長的尊重。學會擁有被討厭的勇氣,才能真正追求屬於自己的理想與價值。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