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落實分級設急救中心救急診

近日因為流感與諾羅病毒盛行,造成許多醫學中心急診壅塞。然而日前行政院擬定的三項因應措施,包括強化醫學中心院內的病床調度,加強區域醫院聯防機制以及強化民眾分級就醫的資訊,似乎流於形式。此外,衛福部長也站出來呼籲:強調民眾要遵守分級醫療的制度,但台灣民眾喜歡上大醫院的習慣似乎沒有改變。其實,醫療分級的推動如果流於口號而沒有改變政策,民眾大多不會遵守。如果沒有從制度面修改,急診塞爆恐怕造成更多急診人員出走,甚至可能造成急症病患轉送無處的窘境。
日前一場大學同學聚會,筆者跟久居美國的同學提到台灣急診塞爆的問題,他說美國有一個介於大醫院急診醫療與家庭醫生間的醫療機構叫做緊急救護中心,每區幾乎都有一個,可以明顯減輕醫院急診室的負擔。病患在此處如果可以處理好疾病,或是維持穩定,就可以回家或等到白天再去醫院後續診療;重症病患會經由醫師評估後,再搭乘救護車(只能搭救護車)送到大醫院的急診。他說,小孩發燒、老人跌倒等,大多可以得到妥善照顧,同時也可減輕醫院急診醫療的負擔。我想這是可以學習的模式。
此外,美國醫療分級非常嚴格。我在美國醫院工作時,曾因急症須看醫生,也是一早約好家庭醫生,中午才看得到,並沒有因為我是醫院同事就可以直接送急診。小孩發燒,也是由護理師先教家長處理,不會一下子就把小孩往急診送。
醫療資源非常珍貴,最珍貴的是醫療人員。台灣健保已實行三十年,它帶給人們就醫方便,但也造成醫療濫用。所以要搶救急診,光喊口號無用,推動醫療分級才是上策。設立緊急救護中心,也可舒緩大醫院急診室人潮。大家一起珍惜健保與醫療人員,健保才能夠永續。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