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晴朗熱爆高溫飆35度以上 吳德榮:周五轉冬天至少溼冷3天

退伍男與家人鬧翻遠走他鄉 2年後教召找嘸人成通緝犯

一句武統 風聲鶴唳 國人開啟「自我言論審查」

刪不支持台獨 美當籌碼

美東時間二月十三日,美國國務院更新了對台關係網頁的文字。不少人聚焦在原本拜登政府「不支持台獨」的文字被刪,甚至推論川普政府正在改變對台政策。這看來言過其實,而且國務院後來稱對台政策不變。

進一步討論前,可略為探觸美國近卅年來的兩岸立場。美國常說兩岸分歧應和平解決,與台灣是非官方(unofficial)關係,台灣並非獨立主權國家,不支持台灣獨立,對台灣主權不採任何立場。美國也稱遵循自己的「一個中國政策」,此政策是基於台灣關係法、美陸三公報、六項保證,會持續提供台灣或台灣人民防禦性武器以強化自衛力量,且會持續支持台灣有意義的國際參與,包括不以主權國家為會員資格的國際組織。

再者,反共的美國國務卿魯比歐日前接受專訪,提及向中共外長王毅表示,美國認為要負責任地管理彼此有歧見的部分,以免升高為災難性事件。中共誓不放棄以非和平方式統一台灣,所以台獨正是會引起美陸災難性衝突的主要導火線,美國歷屆政府中,主要官員幾乎都避免做出有利於台獨的言論。

所以若魯比歐主導的國務院在官網刪除「不支持台獨」,被視為更支持台灣或給台獨開綠燈,顯與目前可知的狀況脫節。就算川普政府從此不提「不支持台獨」,仍非常難以相信其將對台灣主權採明確的「友台」立場(無論屬於中華民國與否),遑論將承認台灣是獨立主權國家。

或因知道刪除「不支持台獨」將引起中共當局不小反彈,美國務院技巧地在官網加上「期望台海歧異以和平(避免強制行動)並經由兩岸人民可接受的方式解決」。這句話前半部的意思很清楚,就是美國希望「中共不武」,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符合美國的政治、安全及經濟利益」(台灣關係法條文);後半部的意思是,台灣是統是獨將交由兩岸人民決定,美國不選邊站,而目前「台灣不獨不統」符合美國看法和利益,因為中國大陸的民意是壓倒性地反台獨,台灣的民意則以維持現狀為最主流。

新加入那句話也大致符合一九七二年美國與中共當局簽署的上海公報中,「美國方面聲明:美國認識到,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它重申它對由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關心。」

美國務院雖拿掉「不支持台獨」,但加上前述那句話,對北京勉強可以交代,如有衍生的外交問題,就留待未來的雙邊對話再予處理。

至於美國務院網頁為何會刪除「不支持台獨」,很可能跟魯比歐個人反共的意識型態,及對台相對友善的態度有關,與川普個人則未必有關。

另一個可能是,此次刪除被當做川普政府對中共當局政經談判的籌碼,因為在川普政府的關稅戰,中共當局是極少數尚未前去拜碼頭或示弱的一方,甚至還祭出對應的關稅反制。未來當川普政府確認提「不支持台獨」可換得利益,其官員會否重提?對美國而言,這樣換得裡子,對中共當局而言,則換得面子,雙方可謂雙贏。

台灣真的有辦法像賴清德所言,在這局當棋手嗎?或只能繼續任人擺布?

中共 台獨 美國

延伸閱讀

川普、普亭通電話…芬蘭總統:美俄談判絕不能重塑歐洲安全體系

NHL/川普惹怒加拿大人 美加冰球大戰開賽9秒3度幹架

川普批台灣搶生意 「3套劇本」台積電最不怕晶片關稅

川普「MAGA風暴」席捲歐陸!美媒:連番震撼教育 掐得歐洲難喘氣

相關新聞

藉正義行內耗 教育部該改名政治部

教育部年初召集校園內尚有「待處置威權象徵」列管的高中以上學校召開座談會,要求各校辦理清除威權象徵的「法定任務」,引發高度...

揮別電價夢魘 唯有「返核」

二○一五年蔡英文競選總統時曾說過:專家告訴她,推動非核家園政策不會造成電價大幅上升。時過境遷,不知道她的「專家」去哪裡了...

賴十七條 逼兩岸脫鉤斷鏈

總統賴清德公布台灣五大國安、統戰威脅及十七項因應策略;宣布全面檢討修正《軍事審判法》,恢復軍事審判制度,此引發諸多爭論。...

美不手軟 台被任意拿捏

台積電赴美投資,尤其是在亞利桑那州砸下千億美元建廠,表面上看來是台積電的全球布局,但若細究其背後的政治與經濟壓力,這場交...

強權BBQ 烏克蘭,別為我哭泣

「阿根廷別為我哭泣」(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在一九九六年由瑪丹娜唱紅,內容是講描述阿根廷...

提升健康意識救健保

全民健康保險,我們定位在健康,是正確聰明的,大陸稱醫保(醫療保險),醫療保險注重財務給付,我們設立健保,不只是要解決醫療...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