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所政經學院 3條整合之路

去年揭牌的台灣大學國際政經學院,即將在今年招生開課,將以全英語授課,目標在培養具備全球政經視野的人才。那早先成立的清華大學台北政經學院,要如何因應此一人才競爭?
台北政經學院,依財團法人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和清華大學的合約,以原捐款方的台幣三十億元為基金,國際生將占三分之二以上。又說,在清華內以「校中校」的模式運作。現在是在新竹校區,等台北月涵堂完成改建之後,台北政經學院將移到台北運作。
首先,台北一個城市有辦法成功發展出兩所有國際份量的政經學院嗎?二者在台北的校區距離只差一點五公里,清大的台北政經學院學生來源,一開始就設定以外籍國際生為主。台大的也是要容納外籍生,那要如何去爭取足夠優秀的外籍生來台灣做國際政經的研究呢?師資陣容要去哪裡找呢?
而且現在的國際政治經濟問題,事實上會牽涉到:心理、民族、歷史、語言、宗教…方方面面。清大的台北政經學院一開始就有個誤區,就是在成立過程將原來的人文社會學院相關人員都排除在外,反而是從科技管理學院相關和外面去找人。現有的專任師資也太單薄,連正式專職的院長也還沒有。在未來三年內要如何一邊發展一邊準備搬到台北?
衡量客觀因素,以台灣有限資源和教師陣容,未來兩所政經學院發展有三個方案可考慮。
甲案:各自獨立運作,互相承認對方的學分,學生可以互相選修對方課程。兩間學院尋求各自發展。
乙案:一間教室,兩個招牌。一組教師陣容,共同安排課程,各招各的學生,但合班上課,各發各的畢業證書。
丙案:財團法人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終止和清大的合約,轉為單純的經費贊助單位。清華大學也結束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扮演提供學生獎助學金和教授研究經費的角色,由台大國際政經學院來運作。對於國外接受此獎學金來台完成課程的學生,一樣可以給他們一個以台北政經學院具名的學位證書。
站在台北月涵堂建地前思索,總而言之,一個台北兩所政經學院,完全沒有道理,必須整合。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