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罕見公布!共軍南部戰區海軍戰鬥機失事 「垂直落地」畫面曝光

淚送大S入土為安 S媽晚間心痛再發聲「被凌虐10年」:她正得意

NCC踩中人民3個地雷

過去幾天,兩起事件在網路上掀起熱議。一是NCC宣布海外寄送射頻設備需支付七五○元審查費;另一則是 Netflix 以《分手擂台》風格製作戲劇預告,讓觀眾誤以為是真的綜藝節目。這兩件事看似無關,卻讓網友同樣反應:這是在耍我嗎?

NCC這筆審查費,官方說法是為了射頻設備安全與反映行政成本,但網友普遍懷疑真正目的是管制跨境電商,甚至是針對中國市場。這種「表面說一套、實際做一套」的模糊操作,讓人質疑這筆錢到底是誰說了算?

Netflix預告片拍得太真,導致許多觀眾誤以為《分手擂台》真的回歸,最後才發現只是戲劇宣傳。這種「讓人誤會,最後才揭曉真相」的行銷手法,讓觀眾從興奮轉為不滿,甚至質疑Netflix的誠意。

這兩件事之所以引爆眾怒,從消費心理學來解釋,關鍵就在於資訊不透明、影響消費權益、社群情緒放大。

一、資訊不透明,消費者最討厭被蒙在鼓裡。現代消費者對資訊透明度的要求極高,直接、清楚、有誠意是基本標準。只要發現「你先隱瞞,後來才補充說明」,情緒就會瞬間升溫,從疑惑變成憤怒。

NCC強調是為了射頻設備安全,但消費者普遍懷疑,真正目的是管制特定國家產品,甚至影響跨境購物。這種「政策背後有目的,但不明說」的操作,讓人覺得是否又暗藏玄機?Netflix則是預告片風格太真,「故意讓人誤會」的手法,讓觀眾從興奮變成失落,進而產生不滿。

當消費者發現 「你根本不是一開始就誠實」,信任感會瞬間崩潰,甚至可能轉為「報復性抵制」。

二、影響消費權益,錢和感情是最不能碰的底線。「多花一筆錢」、「感情被欺騙」是消費心理最敏感的兩大議題。NCC這筆審查費,讓人擔心這不只是行政費,而是變相增加消費者的購買成本,甚至影響跨境電商競爭力。Netflix雖沒讓觀眾花錢,卻影響了「選擇權」與「信任感」。當觀眾發現自己是行銷策略下的棋子,憤怒感會瞬間拉滿。只要影響到消費者的錢包或選擇權,負面情緒會遠超品牌預期。

三、當社會正當性被挑戰,社群怒火會迅速引爆。NCC審查費事件剛出來時,或許只有關心跨境購物的人在討論,但當愈來愈多人將這件事與政府過去的收費爭議連結,輿論焦點便從「費用合不合理」,轉變成「政府是不是又想撈一筆?」當這類疑慮成為集體共識,事件就不再只是單純的政策問題,而變成了對政府公信力的挑戰。

Netflix事件的擴散方式也類似,起初只是少數觀眾覺得奇怪,但愈來愈多人表示「原來不只我一個人誤會」,從「個人覺得被騙」,轉變成「大家都覺得被騙」。當品牌行銷變成消費者的信任危機,企業就很難收拾。

當愈來愈多人認為他們的期待被不公正地打破,這種情緒就會快速擴散,並激發群體的集體反應。每個人都會覺得自己是在為「不公平的對待」發聲,這種情緒反應會使整體的情緒強度提升,進一步推動社群的傳播速度。

這兩起事件踩中了消費者最不能接受的三件事:資訊不透明、影響消費權益、社群快速發酵。這也是政府和品牌最該學的一課:透明、誠實、尊重消費者,不然下次引發眾怒的可能就是你。

情緒 消費者 觀眾

延伸閱讀

得知實情喊失望!網敲碗Netflix復播《分手擂台》 喊話:請出傘精跟慧慈

美凍結對外援助…波及越南排除地雷及未爆彈 當地民眾生命受威脅

【重磅快評】平時政治冷感 750元讓網友覺醒了

Netflix回應了 「分手擂台」確定不會復播

相關新聞

藉正義行內耗 教育部該改名政治部

教育部年初召集校園內尚有「待處置威權象徵」列管的高中以上學校召開座談會,要求各校辦理清除威權象徵的「法定任務」,引發高度...

賴十七條 逼兩岸脫鉤斷鏈

總統賴清德公布台灣五大國安、統戰威脅及十七項因應策略;宣布全面檢討修正《軍事審判法》,恢復軍事審判制度,此引發諸多爭論。...

美不手軟 台被任意拿捏

台積電赴美投資,尤其是在亞利桑那州砸下千億美元建廠,表面上看來是台積電的全球布局,但若細究其背後的政治與經濟壓力,這場交...

強權BBQ 烏克蘭,別為我哭泣

「阿根廷別為我哭泣」(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在一九九六年由瑪丹娜唱紅,內容是講描述阿根廷...

提升健康意識救健保

全民健康保險,我們定位在健康,是正確聰明的,大陸稱醫保(醫療保險),醫療保險注重財務給付,我們設立健保,不只是要解決醫療...

恢復軍事審判 恐蒙上戒嚴陰影

因陸配鼓吹武統論,現、退役軍人遭中共滲透等頻傳,賴總統昨日召開國安高層會議後表示,因應中國對國軍滲透及間諜活動之威脅,將...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