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央行理事會明登場…銀行高層曝「大型行庫3警訊」 喊話:房市別再打了

MLB/開轟自謙「有點微妙」 大谷翔平英雄訪問引爆歡呼聲

「橫豎研究所」暫時休戰金秀賢 為這事點名台灣

美占便宜 川普還賣乖

溫文儒雅的《哥倫比亞新聞評論》十日出版專文,出現這樣的標題:〈報導瘋狂的國王〉川普總統。不過,川普不瘋狂,只是得了便宜還賣乖,三個例子信手拈來。

第一個例子,川普說台灣賺走了美國晶片錢,但《經濟學人》去年八月就已分析這是信口開河,實情是台灣僅在各級晶片當中,支配先進晶片供應鏈的「製造」,但美國在「設計」見長。以最近(二○二二年)可得的資料為準,美國藉此取得晶片產業價值的四十%,台灣的製造僅得十一%。最近,駐美代表俞大㵢也說,每售出一美元晶片,美國公司賺零點三八美元,台灣僅得零點一一美元。

錢已賺飽卻反過來信口雌黃,要以加稅來賺更多,人心不足蛇吞象的古諺,由川普現身示範。川普首任總統時宣稱要提高關稅,增加美國製造業就業人口,但至二○二三年,美製造業人口還在下降;反之,關稅如常的德、加、義各增百分之一、三與五。再任的川普重施故技,黔驢技窮的成分很可能多於後出轉精。

第二,至去年約有一千萬無證照移民在美國工作,占美國勞動力六%。歐巴馬執政時,每遣返十一位非法移民工,本地出生者跟著減少一個工作機會。相關研究說,若遣返一三○萬移民工,美國就業率會永久減少零點六%。建築與營造業有無證照工一五○萬人,很難進口或自動化取代,遣返可能使新房短缺而推高房價;同樣,十多年前歐巴馬驅逐無證照移民時,這個效應已經發生。最後,無證移民工離開,政府財政也會短少收入。這是因為,無證照的人無法得到福利,健保補助、公共房舍租住與其他補助統統沒有,但他們的薪資要扣繳社會安全與醫護健保費,也仍須繳交消費稅,而消費稅雖然只占聯邦政府收入不到一%,但占了州和地方政府收入可能在三十%以上。川普現在得意洋洋的笑聲,他日一定不會成為哽咽的低鳴,乃至嚎啕大哭的哀號嗎?

最後,上個月《時代周刊》有篇文章,標題很準確與誠實:〈拜登的烏克蘭勝利,澤倫斯基的失敗,為什麼?〉答案就在該刊的遣詞用字,仍然不敢,或說不願意使用俄烏開戰後,西方與全球南方知情人早就熟知的常識:美國要以烏克蘭做為代理人,弱化俄羅斯。刊物訪問負責督導俄羅斯政策的Eric Green,說白宮自始設定三個目標,但不含要讓烏克蘭勝出;也不含在白宮看來,憑藉西方的強大支持,烏克蘭也無法讓烏東與克里米亞回歸基輔。因此,拜登僅含糊以對:「支援烏克蘭,需要多久就支援多久。」換句話說,美國「仁至義盡」,即便自知沒勝算,但只要烏克蘭當權派、特別是極右派要戰鬥,那就支持,不講的歇後語是,抱歉了,俄烏兩敗俱傷,當然也就意味基輔戰後,必然滿目瘡痍。

至於戰爭對美國的影響,拜登沒有說謊,他指軍武援烏是「聰明投資」,政府會使用數以百億計的資金製造軍備、充實武器庫存,至少有十二個州的軍火產業跟著鼎盛。川普更是直來直往,表示援助可以,但烏要與美「合作開發稀土」等礦產。落寞的是歐盟,一因俄烏開戰而失去取得廉價能源、經濟為此衰退,最慘的是德國,極右派為此更有發展空間;二則歐盟去年執行關鍵礦物法,必須採礦,但在境內開採困難很多,達標不易。歐盟至前年底援烏約八五○億歐元,遠多於美國的七百億,如今眼睜睜看著烏克蘭肥水旁落,至少是美國而不是歐盟主導開發。

川普 烏克蘭 美國

延伸閱讀

軍援要「等價回報」不當傻子 川普:烏克蘭有一天可能是俄羅斯的

貿易戰緩解訊號?川普稱上任後曾與習近平通話 陸外交部反應曝光

川普動作頻頻 賴清德:台灣逆中求勝

川普下最後通牒「不放人地獄就降臨」 哈瑪斯回應曝光

相關新聞

藉正義行內耗 教育部該改名政治部

教育部年初召集校園內尚有「待處置威權象徵」列管的高中以上學校召開座談會,要求各校辦理清除威權象徵的「法定任務」,引發高度...

賴十七條 逼兩岸脫鉤斷鏈

總統賴清德公布台灣五大國安、統戰威脅及十七項因應策略;宣布全面檢討修正《軍事審判法》,恢復軍事審判制度,此引發諸多爭論。...

美不手軟 台被任意拿捏

台積電赴美投資,尤其是在亞利桑那州砸下千億美元建廠,表面上看來是台積電的全球布局,但若細究其背後的政治與經濟壓力,這場交...

強權BBQ 烏克蘭,別為我哭泣

「阿根廷別為我哭泣」(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在一九九六年由瑪丹娜唱紅,內容是講描述阿根廷...

提升健康意識救健保

全民健康保險,我們定位在健康,是正確聰明的,大陸稱醫保(醫療保險),醫療保險注重財務給付,我們設立健保,不只是要解決醫療...

恢復軍事審判 恐蒙上戒嚴陰影

因陸配鼓吹武統論,現、退役軍人遭中共滲透等頻傳,賴總統昨日召開國安高層會議後表示,因應中國對國軍滲透及間諜活動之威脅,將...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