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不支持以武力改變台灣現狀 魯比歐:這是川普的政策

勞工有「隱藏版退休金」!無年齡上限多領6.6萬 資格條件曝光

南港LaLaport今天開幕! 哈利波特入店搶先預約 樓層規劃、人氣品牌、開幕美食優惠一次看

賴兩面手法 人民不埋單

賴清德總統昨邀請五院院長會商國政,立法院長韓國瑜向賴清德表達希望他以民進黨主席身分,呼籲停止惡性大罷免;賴總統則引述佛經「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回應,指大家齊聚就是為了解決那個「因」,避免大家不希望的「果」。

民間期望新春伊始萬象更新,今年至今顯然失望。民進黨大罷免野火四處蔓延,在野黨不甘示弱,亦尋找綠營弱點突破,朝野互相指責。罷免結果若互有得失,接著又要改選,天天動員吶喊選舉,政壇一直動盪永無寧日,人民煩透了。

誰是始作俑者?論者先多將矛頭對準民進黨立院總召柯建銘,指責其因民進黨立院少數無法推動法案,而孤注一擲,情勢一直演變,目前遍地開花,柯建銘過去縱橫立法院多年,長期推動民進黨執政當局國政方針,指揮立法院投票部隊貫徹民進黨意志,個人很少有任何前進看法,如今竟然脫胎換骨,鼓動大罷免引領風潮,可能嗎?

日本導演黑澤明執導電影影武者,戰國時期武將武田信玄因戰事危險,選擇一面貌酷似替身穿著武田信玄盔甲面具扮演影武者,以逃避攻擊,僅少數重臣,其他人都不知情而對影武者敬畏不已,後武田信玄戰死,屬下為維護軍心,續由影武者扮演,日久入戲,竟然發號施令出兵。今日本藝人為避免外界跟蹤騷擾,常利用其他人聲東撃西,這些人也被稱為影武者,躲避外界攻擊的偽裝。

柯建銘雖然沒有穿戴賴總統的面具,但民進黨上下都知道柯建銘推動大罷免,其實是賴總統少數執政悍不接受多數監督,所展現的堅強意志早有例可循。當年賴總統還是台南市長時,即以議長李全教賄選司法未釐清前長期拒入議會,不進議會接受質詢;如今朝小野大,賴總統手段更圓滑,不直接對抗在野黨,改以冠冕堂皇語言換取民間支持,改由柯建銘扮演賴總統的影武者。

柯建銘民進黨立院總召,大罷免論述蒼白不能打動人心,無以號召同志響應,手中資源匱乏如何發動側翼?沒有民進黨全力支持,大罷免怎麼可能野火四處?柯建銘扮演民進黨主席賴總統影武者,承擔外界的攻擊,賴總統的意志得以實現,卻不遭外界批評,謗不上身,依然維持超然高度。

這一黑一白不只是大罷免,陸客開放觀光亦然。賴總統一年多來嘴巴講歡迎,掛著笑容扮白臉,觀光業者以為開放在即,高興了許多次,依然一無進展;因為兩岸冰凍幾無業務的陸委會,及只敢承辦大陸台商春節聯歡會功能不彰的海基會,板起臉孔扮黑臉,一直找理由不開放。兩岸前進後退目不暇給,實際一直原地打轉。

陸委會最新說法是要小兩會溝通,外界以為兩會作梗,其實是民進黨根本無所謂是否開放,簡單事情找複雜理由。兩會就是賴總統兩岸觀光開放政策的影武者,一直原地打轉就是賴總統的意志。

賴總統表面邀請五院院長會商國政,一面扮演憂心國政的誠懇主人,一面繼續大罷免,這種兩面手法,人民看穿伎倆不能接受,最終不會埋單。

民進黨 罷免

延伸閱讀

賴清德「五指併攏」喊團結 他諷:對內握拳對抗民意

柯建銘終簽字朝野協商 國民黨團酸:白頭宮女迷途知返

趙少康:賴清德把在野當空氣 院際協調只是浪費時間

批賴清德帶四錦衣衛 羅智強:無五院協商只有四院指揮

相關新聞

藉正義行內耗 教育部該改名政治部

教育部年初召集校園內尚有「待處置威權象徵」列管的高中以上學校召開座談會,要求各校辦理清除威權象徵的「法定任務」,引發高度...

揮別電價夢魘 唯有「返核」

二○一五年蔡英文競選總統時曾說過:專家告訴她,推動非核家園政策不會造成電價大幅上升。時過境遷,不知道她的「專家」去哪裡了...

賴十七條 逼兩岸脫鉤斷鏈

總統賴清德公布台灣五大國安、統戰威脅及十七項因應策略;宣布全面檢討修正《軍事審判法》,恢復軍事審判制度,此引發諸多爭論。...

美不手軟 台被任意拿捏

台積電赴美投資,尤其是在亞利桑那州砸下千億美元建廠,表面上看來是台積電的全球布局,但若細究其背後的政治與經濟壓力,這場交...

強權BBQ 烏克蘭,別為我哭泣

「阿根廷別為我哭泣」(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在一九九六年由瑪丹娜唱紅,內容是講描述阿根廷...

提升健康意識救健保

全民健康保險,我們定位在健康,是正確聰明的,大陸稱醫保(醫療保險),醫療保險注重財務給付,我們設立健保,不只是要解決醫療...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