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榮景不再?馬斯克曾風光獲李克強接見 紐時:特斯拉在大陸失寵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無它乎 與蛇為鄰時代的問候語

蛇年吉語如果沒有融入閩南語諧音,譬如什(蛇)麼都好、什麼攏好等等,這個年恐怕過得不那麼燦爛,畢竟漢字成語裡面,蛇的負面形象居多。或許大家早已經忘記了,蛇早在殷商時代就成為人們日常打招呼用語。人們見面時,相互問候「無它乎!」這句話就是今日的「您好嗎!」

許慎《說文解字》指出:「它,虫也。從虫而長,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凡它之屬皆從它。蛇、它或從虫。」上古人草居,野外雜草遍布,蛇蟄伏其中,稍有不慎,就遭蛇齧,因此彼此見面時,相詢「沒有遇到蛇吧!」(無它乎)這句話可以引申為閩南話「好家在」(幸好)沒有遇到蛇,頗有劫後餘生的慶幸感,蘊含祝福之意。古人第三人稱之「物」、「人」無別,到了唐代,第三人稱才有「他」字出現。晉室一統中國,南方文化日益吃重,特別是東晉南渡,南方濕熱,樹叢多恙蟲,入林不慎則染恙,故而問候語成為「無恙乎」。大家可能會想,蛇出沒於亞熱帶、熱帶,華夏文明發源地的黃河流域,地屬於溫寒哪有蛇的蹤跡呢?

《詩經.衛風:淇奧》:「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看那彎彎的淇水岸,綠竹蓊鬱,有位君子,研究學問如切磋骨器般不斷用心,對自己人品像打磨美玉般反覆琢磨。《詩經》不少竹林風光的描述,青草、流水、林木蓊鬱,一片鳥語花香。根據中國氣象學者研究,五千年前的暖濕期亞熱帶北方極限達到天津、北京,公元前三千年到公元前一千年的夏商西周是第一個濕暖期,雨水溫潤,茂竹森林,覆蓋黃河流域,兩岸遍布竹林。眼前竹林蒼翠,才有可能取竹子製成竹簡,溫度高,人們與蛇為鄰。

蛇是地上爬蟲類中最神祕的生物。聖經裡這樣提到亞當與夏娃的故事,夏娃受到蛇的引誘,偷嘗果實。「蛇必受咒詛,從此要用肚子行走及終生吃土;後裔要與女人的後裔彼此為仇,女人的後裔要傷牠的頭,而牠則要傷她們的腳跟」(創3:14-15)。舊約與新約對於蛇的觀點不同,耶穌說:「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太10:16)。狼群凶狠,耶穌要使徒們如同蛇那樣機伶,躲過世間的邪惡攻擊,服侍神則要如鴿子的溫順。

印度神話有那伽(nāga)神,為河水與大海之掌控者,巨大如蛇,有一頭或者七頭,釋尊修行時,那伽為祂遮蔽風雨,中文則翻譯為龍。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所謂天龍八部乃是天人(或稱天、提婆)、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修行不究竟卻有神通,佛教引為護法神。在凡間,台灣原住民有巴冷公主與蛇郎君的故事,白蛇傳也有許仙與白娘子的戀情,人蛇之戀十分淒美。

伏羲女媧神話起於東周,兩漢伏羲女媧被描繪為兩個男女身首蛇尾形態。他們尾部交尾纏繞,伏羲拿規與日輪,女媧拿矩與月輪。人神同身,意味著陰陽合媾、時序有節、規矩人文,萬物因此化焉。

「無它乎」一句古老問候語,我們豈有想過,您好我好,相互祝福,您我共榮,家方能為家,社會和諧,國方可為國。

(作者為亞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教授)

白蛇傳 耶穌 鴿子

延伸閱讀

網路討論度破表!中台灣元宵燈會 全區「9大主題燈區」閃耀登場

影/醜出新高度?台中「醜美」女媧主燈搶先看

澳洲21歲年輕人開老媽的EVO IX 超速狂飆178 km/h遭警方逮捕

相關新聞

藉正義行內耗 教育部該改名政治部

教育部年初召集校園內尚有「待處置威權象徵」列管的高中以上學校召開座談會,要求各校辦理清除威權象徵的「法定任務」,引發高度...

賴十七條 逼兩岸脫鉤斷鏈

總統賴清德公布台灣五大國安、統戰威脅及十七項因應策略;宣布全面檢討修正《軍事審判法》,恢復軍事審判制度,此引發諸多爭論。...

美不手軟 台被任意拿捏

台積電赴美投資,尤其是在亞利桑那州砸下千億美元建廠,表面上看來是台積電的全球布局,但若細究其背後的政治與經濟壓力,這場交...

強權BBQ 烏克蘭,別為我哭泣

「阿根廷別為我哭泣」(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在一九九六年由瑪丹娜唱紅,內容是講描述阿根廷...

提升健康意識救健保

全民健康保險,我們定位在健康,是正確聰明的,大陸稱醫保(醫療保險),醫療保險注重財務給付,我們設立健保,不只是要解決醫療...

恢復軍事審判 恐蒙上戒嚴陰影

因陸配鼓吹武統論,現、退役軍人遭中共滲透等頻傳,賴總統昨日召開國安高層會議後表示,因應中國對國軍滲透及間諜活動之威脅,將...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