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國土破碎 政客才是影武者
聯合報陽光行動「國在山河廢」報導,雖引起內政及環境部重視,但問題癥結在於「上下交征利」,能期待嗎?
其實,聯合報早在民國八十年代後期專題報導「一塊地剝三層皮」,引起行政院重視,並指派政務委員黃大洲組成專案小組,筆者隨同實地勘察。
那塊農地先深挖採取土石販售,隨即回填廢棄物,農地鋪上表土後種植農作物,同時申請抵押貸款。已非「地剝三層皮」,而是剝了四層皮。
誠然,為了經濟發展,推動公共建設,必產生大量營建廢棄物,除少數再生利用外,絕大多數何處去?申請合法掩埋場費時且有限,任意棄置,成為山河破碎主因。
廢棄物問題日趨嚴重化,緣起於李故總統於七十七年繼任總統後,為對抗國民黨內非主流,扶植地方派系,李雖鞏固自身權力,卻成就「以黑謀金、以金謀權、以權謀私」尾大不掉,也是現實政治態樣,運棄營建廢棄物自然成為維繫金權政治的財源。
「國在山河廢」窘況,政府何嘗不知,但「上下交征利」,只能視而不見。筆者主管土地使用管制期間,曾被檢調列為偵辦該類案件「證人」,長達七年才開地院審判庭,而特別關注相關涉案主管。聯合報曾於該期間小篇報導,某縣環保主管一夜之間賭輸四千萬,地政主管則夜宿色情理容院,筆者還特別剪報留存,並在調查站約談時得到印證,就是涉案兩主管。
轉眼過了二十幾年,問題更加嚴重,政府失能是主因,甚至如同台鹽前董事長陳啓昱假光電開發之名掏空台鹽情節,政客才是山河破碎的影武者。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