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年關難過…6旬男搭公車上班 裡冷吊橋前遭撞飛5公尺慘死

姚慧珍曝劉寶傑4不原則 18年來「與世隔絕」:王寶釧都活得比他有色彩

幸運兒是你嗎?到7-11吃喝 2人中統一發票千萬大獎

忘了民主才是王道 南韓政局動盪

韓國總統尹錫悅在三日晚間十時許宣布戒嚴,給韓國民眾帶來極大衝擊,一時韓元急貶。幸好在四日凌晨四時半,他表示願意接受國會決議,撤離軍警,結束六個小時的戒嚴事態。

尹錫悅在宣布戒嚴時提出的主要理由有以下兩點:

首先,迄今為止,國會以在野黨共同民主黨為首,共進行廿二件政府官員任命反對案,且自六月國會成立以來,已連續對包括檢察官、法官、監查院長、放送通信委員長等十人進行彈劾,意圖使政府陷入癱瘓。

其次,在野黨大幅刪減國家明年度預算,致使國家功能和毒品犯罪管制、民生治安維持受到嚴重制約,將使大韓民國處於毒品天堂、民生治安恐慌狀態。

尹錫悅措辭之強烈,指控之嚴重程度,讓韓國國民瞬間陷入極度的不安之中。依據戒嚴司令部頒布的緊急命令,宣告全面嚴格限制國民的自由。

然而,由於在野黨議員與執政黨少數議員投票否決,該戒嚴命令失效。四日的股市也以小幅下降的表現作收,並未造成投資人恐慌,實屬萬幸。但未來韓國政治的走向仍將持續動盪,在野六黨已向國會提交彈劾案,並於今日凌晨交付全體會議處理,在七十二小時內實施投票,若贊成票超過三分之二(二百票),則可順利彈劾尹總統,暫時終止其總統職權,並等候最終的憲法裁判所裁決。若未能超過三分之二,則可在十日之後,再次提議、投票。

目前在野六黨共一九二席,亦即還缺八票,這就須仰仗執政黨議員。以在野黨的立場而言,他們自然期望執政黨至少有八票支持,但以過去三年朝野對立的嚴重程度來看,雙方合作的可能性極小,最終結果尚待觀察。

另外,若尹總統自行下野,則可終止紛爭,早日進行總統改選。但以他的性格與作風研判,勢必不會自動請辭,而會選擇持久戰,因為若他失去總統一職,面臨的將會是他與妻子的各種法律調查、審判。包括內亂罪(逕自宣布戒嚴)、介入各級選舉、與選舉民調掮客關係密切,學、經歷偽造、收受賄賂等。

未來韓國社會將何去何從,雖有待觀察,但尹總統宣布戒嚴將讓韓國的國際地位受挫、國際信任度大幅下降。無論如何,此一政治舉措非但加速他跛腳化的速度,甚至有可能提早結束任期並面對司法審判。

值得一提的是,據聞此次戒嚴司令部本下令軍警占領國會,逮捕國會議長、素與尹總統不睦的執政黨黨魁及在野黨黨魁,藉以斬斷議員投票的機會。根據觀察,之所以未造成國會議員大量衝突傷亡,得以順利投票的原因在於,軍警個人均受民主薰陶,深知戒嚴命令的不當性,唯恐自己也成為內亂罪的幫凶,故鎮壓速度遲緩,甚至讓人有是否故意給議員投票時間的猜測。

韓國自建國以來,政治命運多舛,前後曾歷經十六次戒嚴,上一次戒嚴可回溯至一九七九年十月朴正熙遇刺身亡,時隔四十五年,尹錫悅又嘗試發動此極端舉措,令人不禁有今夕是何夕之感。任何一個政府、黨派都不應忘記民主自由才是王道,而政府的一切權力均來自國民的付托與賦予。

投票 議員

延伸閱讀

【即時短評】當年衝破戒嚴組黨 民進黨今戒嚴心態復萌

南韓戒嚴風波險釀民主重大危機 日媒分析誰先搶占國會成關鍵

回應南韓短暫戒嚴 陸外交部:盼韓方保障中國公民和機構安全

南韓在野黨彈劾尹錫悅最快6日表決 需8到9名執政黨議員倒戈

相關新聞

身障者變政治工具 政院大錯特錯

立院日前通過中央政府總預算,大砍約二○七五億元,刪減幅度之大創下史上新高,對此行政院長數度親上火線,政院卻在記者會直接打...

川普對中示惠 非對台海讓步

川普宣誓就任美國第四十七屆總統,多位外國元首受邀觀禮。雖然之前川普邀請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其就職典禮,未獲應允,但習近...

陸發身分證 台動員戡亂?

據報載,陸委會針對民間「逾十萬台人持有大陸身分證」之訊息,表示台人申請大陸身分證已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兩岸條例)第...

星期透視/柯文哲起訴 看見貪鬥騙亂韌

台北地檢署起訴柯文哲收賄、圖利、侵占和背信,求處廿八年半重刑。本案讓人很難不聯想到台灣二○二四年選出的前五年度代表字:貪...

府院翻桌 違民主程序正義

立法院廿日用超過十六小時的漫長議事時間,於午夜完成選罷法、憲訴法及財劃法等三大法案之修正三讀。該三大法案係在行政院不提任...

失根的教改是寧靜文革

昨天教育改革總體檢論壇召開「台灣教改三十年總體檢」新書發表會,眾多學者專家檢視教改三十年的種種問題與缺點並提出建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