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流感疫苗2周才有效!北市今起加開過年前18場免費快打站 一表看接種時間、地點

忘了拉手煞車?台中資源回收場37歲老闆檢修車 清晨壓在車輪下喪命

說好的慈濟大學分部呢?苗栗園區文教區恐恢復工業區 地方人士真實心聲曝光

賴兩岸論述 才是自傷箭

賴清德總統出席青年論壇。記者曾吉松/攝影
賴清德總統出席青年論壇。記者曾吉松/攝影

近日賴清德總統與年輕學子演講,提出兩岸互不隸屬方是台灣自存及兩岸和平之路,並批判簽署兩岸和平協議及認同九二共識,非自救之路。對照既有政治實踐顯示,前述兩岸互不隸屬是自傷箭,和平協議及九二共識方是自救神器。賴的論述易激起大陸對台政策從融合和統轉向打獨武統。

檢視賴總統倡議「兩岸互不隸屬論」及「祖國論」,主張中華民國在一九一二年建國後為獨立的主權國家,且提出台灣主權獨立,不同於傳統追求中國國家主權及領土統一完整性;故論兩岸互不隸屬,不是單指各自擁有管轄權及治權而已,而是對主權採取分割論,倡議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兩岸主權及領土分離,沒有重疊之處;台灣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土,不受其管轄。

賴總統也曾表述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但後來更多表示台灣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在此無異承認中國代表權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民進黨成立初期,自認為不介入中國代表權爭論,是協助解決國共內戰遺緒;然倡議住民自決權及台灣地位未定論,卻陷入主權未定淪為無主地之困境。

二戰後產生幾個分裂國家,分裂雙方皆以結束國家分裂為其目標,宣示其為該國之唯一合法政府,並於法理上涵蓋其實際上未能有效控制之領域,分裂雙方對其未行使有效管轄權之區域或領土仍堅稱擁有主權,有主權及領土重疊性。例如馬英九主政時,兩岸是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的對等政治實體,依憲法界定為一國兩區。

分裂國家模式中,分裂雙方皆為主權獨立國家,暫時存在兩國卻不妨礙追求國家統一。南北越及葉門以武力統一,東西德和平統一。然中共並不接受從短暫兩國邁向未來一國的統一模式,排除任何國家統合論模式,堅持一國兩制。蔡英文及賴清德則標籤化九二共識是一國兩制,邊緣化國民黨兩岸論述,且拒絕九二共識形同拒絕一國兩制,成為政治正確,框住台灣戰略思維框架。

蔡賴指鹿為馬,混淆九二共識及一國兩制。一國兩制是兩岸統一後的制度安排,九二共識是兩岸當局重啟對話的政治基礎或前提,並無涉及統一後的制度安排。賴蔡形同妖魔化主張九二共識的國民黨為中共同路人。

值得關注是,兩韓皆為聯合國會員國,均是國際普遍承認的主權國家。今年一月北韓公開放棄統一目標,將南北韓定為交戰國關係,金正恩更宣稱要刪除憲法中一切有關南北統一、民族團結等字眼,甚至將通往南韓部分鐵公路炸毀,宣稱依其憲法已把南韓列「敵對國家」。北韓此舉是否改變南北韓關係,勢必牽動區域乃至國際地緣政治風險。

此與民進黨獨派在全代會或立院修憲會議提出撤廢中華民國案、要求廢除憲法增修條文「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敘述頗雷同。北韓國家統一願景消褪,是否將刺激台獨分離主義飆漲,使兩岸愈加敵對,頗值關注。

一國兩制 九二共識 北韓

延伸閱讀

賴總統過境夏威夷 陸外交部:將採取有力措施捍衛主權

統一7-ELEVEn獅隊長陳傑憲來了!「OPEN!大氣球遊行」12/7高雄登場

英下議院涉台動議否定聯大2758號決議 陸使館:公然挑戰戰後秩序

國台辦再論九二共識 吳豊山:仍未說明「中華民國」位置

相關新聞

陸發身分證 台動員戡亂?

據報載,陸委會針對民間「逾十萬台人持有大陸身分證」之訊息,表示台人申請大陸身分證已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兩岸條例)第...

星期透視/柯文哲起訴 看見貪鬥騙亂韌

台北地檢署起訴柯文哲收賄、圖利、侵占和背信,求處廿八年半重刑。本案讓人很難不聯想到台灣二○二四年選出的前五年度代表字:貪...

府院翻桌 違民主程序正義

立法院廿日用超過十六小時的漫長議事時間,於午夜完成選罷法、憲訴法及財劃法等三大法案之修正三讀。該三大法案係在行政院不提任...

失根的教改是寧靜文革

昨天教育改革總體檢論壇召開「台灣教改三十年總體檢」新書發表會,眾多學者專家檢視教改三十年的種種問題與缺點並提出建言。

戒嚴別回頭 連隱喻都不行

南韓總統尹錫悅宣布緊急戒嚴,是不是因為朝小野大,施政不斷遭到在野黨共同民主黨的掣肘,第一夫人金建希也涉嫌收賄、炒股與干政...

賴兩岸論述 才是自傷箭

近日賴清德總統與年輕學子演講,提出兩岸互不隸屬方是台灣自存及兩岸和平之路,並批判簽署兩岸和平協議及認同九二共識,非自救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