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擁超高人氣獲獎 正妹主播真實容貌曝光!全網驚呆:要報警

林口海域漁船翻覆!2人上岸1人失蹤 疑為外籍人士

直面完全執政的川普團隊

在共和黨確定取得眾議院過半席次後,影響全球的美國大選,最後由川普重返白宮且完全執政作收,未來美國政權的發展以及川普團隊的人事規畫,會是接下來的焦點。

許多觀察認為川普會重用團隊人馬,特別是在其第一任期中合作過的重要官員,若還跟川普保持一定的關係都有可能出線。但川普已表明不會邀請龐培歐與海莉加入,說明人事會如何任命最終還是川普決定,即便曾擁有蜜月期也不代表會與川普有長期的發展與合作,如同川普上次任期中許多重要位置的官員,都有多次異動的紀錄。

川普的第一任期有許多讓人詬病之處,特別是川普在發言上經常會過分強調於表演的效果,希望引起媒體關注,但這些作風對於美國傳統的官僚體系帶來許多衝擊,這些矛盾都在過去與其共事過的官員回憶錄中披露。此外,在共和黨掌握參眾兩院多數的情形之下,完全執政的川普應會擺脫前任頻繁使用行政命令的詬病,但也代表其更需尊重共和黨內的意見以避免法案陰溝翻船。這也說明如能爭取更多國會代表對台灣的支持,就可利用法案制定來增進台海安全。

無人能預測完全執政是否會讓川普在軍事行動上更加積極,畢竟川普在決策上有相當的個人主義,但川普一定明白當前的國際局勢與七年前大不相同,現在的川普更了解在擬訂政策上會需要專業幕僚團隊與傳統建制派的配合。特別是二○一七年時並無俄烏戰爭、中東戰火,甚至中共軍隊仍處於軍改手術後的復健期,自然讓川普有許多發揮表演天性的空間。如今除了各地烽火外,二○二二年起共軍的多次軍演都代表其戰力已非吳下阿蒙,這些演習解讀與對中國軍事實力的評估,會影響美國印太政策的態度。

我國是否能在這段時間內,讓未來的美國執政團隊與其背後發揮影響力的智庫學者,了解我國所受到的威脅與態度,甚至是未來戰略的推動方向,都會有助於日後台美關係發展。

至於人事預測,從目前公布的人選來看有以下幾個特色:曾有從軍背景代表、出身多為佛羅里達、個性強硬鮮明。但須注意的是,川普用人喜好變化多端,如新任國防部長竟然來自媒體,這令外界大為驚訝,是否還會有更多黑馬?或是出現如職棒賽事中的「假先發」,後面再隨政策以及互動的感覺來逐步替換人事,都是可能方向。

在推測川普的未來政策時,或許可以重新參考日前由具有濃厚共和黨色彩的傳統基金會出版的報告做分析依據。如內容多達九百頁的「二○二五年計畫」或是在二○二三年出版的「贏得新冷戰」等政策研究報告,都有可能會成為川普政府的藍圖。

法國薄富爾將軍所言:歷史的風若吹起時將壓倒人類的意志,但預知風暴的來臨並克服他們,且使其為人類服務,則又還是在人力範圍之內,要控制就要先知,最壞的就是觀望。在討論川普未來政策之虞,更要讓接下來的川普執政團隊知道當前的局勢與上次執政並不相同,需要開始探討我國接下來要如何與美國持續維持原有的合作與互動,甚至未來方向,這些都比預測人事更為重要。

團隊 川普 美國大選

延伸閱讀

川普政策不確定性高、美10年期債殖利率升到5.5%?法人這麼說

憂川普政策與人事影響 大陸A股3大指數齊跌

獲川普提名!前福斯主持人任美國防部長 陸學者:恐衝擊兩國軍事關係

緊隨川普!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提名人曾力挺烏克蘭 現避答加入北約問題

相關新聞

身障者變政治工具 政院大錯特錯

立院日前通過中央政府總預算,大砍約二○七五億元,刪減幅度之大創下史上新高,對此行政院長數度親上火線,政院卻在記者會直接打...

川普對中示惠 非對台海讓步

川普宣誓就任美國第四十七屆總統,多位外國元首受邀觀禮。雖然之前川普邀請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其就職典禮,未獲應允,但習近...

陸發身分證 台動員戡亂?

據報載,陸委會針對民間「逾十萬台人持有大陸身分證」之訊息,表示台人申請大陸身分證已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兩岸條例)第...

星期透視/柯文哲起訴 看見貪鬥騙亂韌

台北地檢署起訴柯文哲收賄、圖利、侵占和背信,求處廿八年半重刑。本案讓人很難不聯想到台灣二○二四年選出的前五年度代表字:貪...

府院翻桌 違民主程序正義

立法院廿日用超過十六小時的漫長議事時間,於午夜完成選罷法、憲訴法及財劃法等三大法案之修正三讀。該三大法案係在行政院不提任...

失根的教改是寧靜文革

昨天教育改革總體檢論壇召開「台灣教改三十年總體檢」新書發表會,眾多學者專家檢視教改三十年的種種問題與缺點並提出建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