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階級消失根源在高房價

高房價時代,年輕人要買房有一定難度。本報資料照片
高房價時代,年輕人要買房有一定難度。本報資料照片

最近聯合報專題報導主計總處公布國人家庭財富分配調查報告,三十年來「富者愈富,中產階級消失中」的嚴重貧富差距持續擴大,令人擔憂!

根據主計總處調查,股票、基金淨額,最富有高達近三千萬元,最窮家庭只有七十五萬元,差距近四十倍。中產階級第三等分位二二一萬元,第四等分位五○三萬元,差距分別為十四倍、六倍之多。另外,房地產淨額,最富有淨額一四八○萬元,第三等分位三三二萬元,第四等分位五四一萬元。如此看似房地產淨額總值與差異不如股票、基金,但房地產淨額若用房地產市價估算,而非房地產公告現值估算,此總值與差距將會大幅增加擴大。

房價三十年來變化,台北市從民國八十年的平均每坪市價二十萬元,到民國一一○年九十萬元的新推個案成交價;新北市則從十三萬元到四十萬元;台中市從十萬元到三十一萬元;高雄市從十一萬元到二十二萬元,可以看到各地區房地產價值的極大差異變化,其淨額總值也將大不相同。

若進一步考量一般中產階級多購買二、三十坪的平價宅,而有錢人多購買六、七十坪以上豪宅,則這三十年間的資產總值與差距將更擴大數十倍。

台灣房屋所有權的產權結構,大約可分為二成的無殼蝸牛、六成的一殼蝸牛,以及二成的二殼以上蝸牛。此產權結構亦隱含無殼蝸牛的中低階級、一殼蝸牛的中產階級與多殼蝸牛的富有階級。

房價不斷飆漲,薪資遠追不上房價,無殼蝸牛買不起房,淪為無產階級。一殼蝸牛舊屋品質不佳,上漲幅度遠不及新屋,無法換屋以改善居住品質並增加財富,更別提許多一殼蝸牛仍必須背負沉重的房貸負擔,其資產淨值仍極為有限。惟獨二屋以上的有殼蝸牛,除一屋自住外,其他房屋都可以不斷的以房滾房,賺取差價,投資獲利。

當前的高房價,造成只漲不跌的預期心理,甚至怕買不到房子的恐慌心理。高房價造成有錢人不斷投資房地產,累積財富;而中產階級勉強購屋自住者,必須承擔沉重的房貸壓力,逐漸侵蝕其資產淨值;另中低階級沒錢的人無力購屋,只能望屋興嘆。

面對不斷飆漲的高房價,配合過去相對低利率、寬鬆貸款成數及寬限期的金融環境,特別加上非常低的持有及交易成本,房地產投資炒作盛行。如此造成多屋擁有者,房市與股市交互投資,富者越富;擁有一屋的中產階級者,必須承受高房價的房貸負擔,沒有多餘資金做其他投資,資產淨額逐漸減少;無殼蝸牛則無資產累積財富,淪為更弱勢的中低階級。

高房價的根源在住房嚴重的商品化,成為投資炒作工具。住宅政策應明確訂定保障自住,抑制投資需求,不論房貸政策或房地稅賦,自住與非自住應有明顯差異,讓非自住投資的住宅缺乏借貸資金,且增加其持有與交易成本,使其無利可圖,沒有投資誘因。

支持總統打炒房的宣示決心,並肯定當前央行的選擇性信用管制,希望能持續加強保障自住並抑制非自住的住宅金融環境;然而對財政部與地方政府的房地稅賦改革,不論在自住與非自住的累進稅率差異,或房地稅基的提升,均仍有相當改進空間。

政府應正視高房價引發貧富差距擴大,尤其高房價不但讓無殼蝸牛安身立命幾近絕望,也讓一殼蝸牛必須負擔沉重的房貸,以及被迫居住在老舊房屋無法換屋或更新以改善環境,進而造成中產階級的逐漸消失。

房地產 蝸牛 資產

延伸閱讀

通膨低薪高房價 全球中央揭中產階級困局

第七波房貸管制已見效?央行總裁楊金龍這樣說

經濟日報社論/中產階級弱化 侵蝕民主根基

托福松致死是人為下毒?菜農這樣說

相關新聞

戒嚴別回頭 連隱喻都不行

南韓總統尹錫悅宣布緊急戒嚴,是不是因為朝小野大,施政不斷遭到在野黨共同民主黨的掣肘,第一夫人金建希也涉嫌收賄、炒股與干政...

賴兩岸論述 才是自傷箭

近日賴清德總統與年輕學子演講,提出兩岸互不隸屬方是台灣自存及兩岸和平之路,並批判簽署兩岸和平協議及認同九二共識,非自救之...

中華隊超美贏日關鍵

中華成棒隊在各界不看好的情況之下,於本屆世界十二強棒球賽,打出一場又一場讓國人感動的經典戰役,前進東京、勇奪冠軍,締造國...

川普最大的敵人是美國

自從川普再度當選美國總統以來,全球無不戒慎恐懼,思考如何應對他的關稅政策及孤立主義,孰料他提名的內閣人選就已經顛覆傳統,...

阻公僕地獄 立揭弊保護法

勞動部發生職員輕生事件,被爆出分署長涉長期霸凌,如同二○二三年台灣#MeToo運動的翻版,不少公務員吹哨者匿名檢舉、陳情...

不能保護勞工 勞動部之恥

職司勞動管理,理應照顧勞工以保障勞工權益為首務的勞動部,非但不能以身作則,建立良好的職場倫理示範,竟還發生分署長言語霸凌...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