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增禁伐補償 邪惡征服史觀
十月八日,高金素梅委員與卓榮泰院長激辯,為何行政院未編足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所需之經費,撇開法理的爭議不論,雙方立論的歷史觀值得探究。
卓院長批評高金委員眼中沒有「全國人民」,只有「原住民」。言外之意是,高金委員(與在野黨)不該為調高補償少數原住民的區區二十幾億元,退回絕大多數為漢人的全國人民下年度逾三兆元全國總預算。高金委員直指民進黨對原住民的心態是殖民主義。卓院長沒有回應此點。
什麼是殖民主義?「殖民」是指外來族群征服、剝削一地的原住民,它統治的型態有多種。過去台灣四百年史至少有兩種型態:荷蘭人與日本人的「剝削式的殖民」,與漢人的「移居者式的殖民」。前者是少數的荷蘭人與日本人以優勢的武器掠奪台灣的經濟資源;後者是眾多的漢人,挾著人數的優勢,透過政軍經文教,逐漸侵占原住民的居住地與自然資源。當漢人暢談鄭成功驅逐荷蘭殖民者,也歌頌他們的先人「篳路(以柴車)藍縷(破衣),以啟山林(開闢山林)」(連橫,台灣通史序語),開發了台灣,獲得土地與財富。問題是,住在山林裡的原住民命運怎麼了?
讓我只舉台灣史犖犖之大的「番亂」,即漢人對原住民的種族滅絕:一六七○年鄭氏政權的沙鹿事件;一七三一至一七三二年,雍正朝的大甲西社事件;一八一四至一八一五年,嘉慶朝埔里的郭百年事件;一八七八年,光緒朝的加禮宛事件;一八八八年光緒朝的呂家望事件。原住民被漢人屠殺之慘,絕對不亞於日本殖民者於一九一四年在太魯閣事件與一九三○年在霧社事件族滅原住民。
漢人移居者在文化與政治上理所當然「統治」原住民,與日本殖民者並無二致。一七三二年在剿滅「兇番」的大甲西社事件後,漢官在原住民區建了「社學」,以社師教育「番童」中文與儒家思想。一七四四年的《番社采風圖》收入了此「化番」之景,該書序言說「足以徵聖天子修教齊政之治」(足以證明聖明天子的統治重視教育,整齊此地的政治)。
一九一○年,日本在日英博覽會上的「人類動物園」中展示台灣原住民(排灣族),以證明日本與世界第一強權的英國一樣,在人種資源上有最低等的人種。這些低等人種來自殖民地。進而合理化「高等」的大和民族殖民統治「低等」的台灣原住民。
漢人的種族與文化優越感可以對抗剝削式的殖民,但是原住民在剝削式與移居者式的雙重殖民下,不但失去了居住地,並在現代政經的體制中淪入弱勢,更產生混亂的文化認知。
一九六三年,國力臻於高峰的美國曾驕傲的拍了「西部開拓史」一片。經過三十年的文化與人權反思,一九九三年,出現另一系列從原住民立場所攝製的電影「西部淪喪史」,揭示「高貴」、「勇敢」白人開拓者的邪惡征服。這是美國歷史黑暗的一面。
然而,台灣的歷史教學沒有那麼人道關懷,所以這次在提高原住民保留地的禁伐補償上,從討論之初至議決,民進黨漢人立委即全體反對。甚者,於在野黨全體支持通過此案,正式立法生效成為義務式的法律預算後,執政黨以「全體國民」為名,堅持不編列入年度預算。一個不能自省、漠視台灣史中殖民事實的執政黨,真能融合族群,提升民主法治?
今天台灣原住民的困境更甚於漢人,但在專業思想凌駕一切的現代社會,原住民同胞的自救與解放應透過專業知識,而不是對特定政黨的服務。期望原住民有識之士出現,那綑綁台灣原住民與漢人的殖民思想才能打破。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