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彭博:習近平下周與全球企業CEO會面 高通執行長在列

亞利桑那州長快閃來台拜訪台積電總部 公司回應了

遺物找到更多證據 金賽綸昔遭威脅:賠償金秀賢《淚之女王》損失

祖先是唐人 祖國就是中國

賴清德總統日前在國慶晚會致詞強調,七十五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絕不可能成為一一三歲中華民國之人民的祖國。這段引發爭議的「祖國論」,源頭出在有大陸人民高喊祝賀「祖國七十五歲生日快樂」,而雖有十幾位台灣藝人公開表達「新中國」生日快樂,卻仍有幾位跟著祝賀「祖國七十五歲」。事實上,「祖國」應是指已有五千年歷史文化的「中國」,而兩岸就算是互不隸屬的「兩國」,也只是指祖國目前有兩個尚未解決分治問題的朝代政權而已。

清末鴉片戰爭把近代西方興起的「主權國家」概念引入中國,清廷在與英國簽訂的《南京條約》英文版中自稱China,而在與其他國家簽訂條約的中文版中,也會使用「中華大清國」的國號。換言之,中華大清國是當時代表中國的朝代政權,其只具有「主權國家」的意義,並不應指稱為「祖國」。

賴清德現階段的務實台獨路線,正是要把「中華人民共和國」等於「中國」,而「中華民國」等於「台灣」。遇到大陸同胞慶祝中共建政時,混同了「主權國家」和「祖國」的概念,賴清德抓到可將錯就錯而偷換概念的好機會,即使難得地想起中華民國將一一三歲,但卻是要誤導台灣民眾認為祖國不會是「中國」。

日前屏東東港剛完成三年一次的迎王祭,我們可查知,出駕遶境的各府千歲王爺,祂們和東隆宮主祀的溫府王爺相同,大多是死後成神的唐朝武將和文官。而台灣的閩南語即是唐朝的官話,且更完好保存了黃河流域的「中原」傳統習俗。這些皆可相互印證,絕大多數「台灣人」是「唐人」的子孫,也即是發源自「中土之國」的「中國人」。

屏東內埔建有全台灣唯一主祀韓愈的「昌黎祠」,「唐人」韓愈在〈原道〉一文中有謂:「孔子之作春秋也,諸侯用夷禮則夷之,進於中國則中國之。」由此可知,韓愈或孔子所講的「中國」,並非「唐國」或春秋時代的「齊」、「魯」等國,而可泛指以儒家文化為禮教規範的風俗習慣生活圈。並且,在此生活圈內建立的各個政權仍皆屬「中國」。

台灣人保存了不忘本的中國文化傳統,所以在先人墓碑上仍刻記有籍貫或遷台祖的原籍地。蔡英文前總統的父親蔡潔生,其墓碑上刻記為「楓港」,這是極為少見的情形,意味了後人只願意記得發源自日據時代成為行政區劃的地區。但賴清德總統父母的墓碑皆刻記為「穎川」,說明了賴氏家族的祖籍是「穎川郡」。

穎川郡是中國在秦、漢、隋、唐諸朝代時設置的行政區,大約是現今河南省的部分地區。而穎川的賴姓家族在唐朝時遷至福建,其後有再遷往廣東乃至於台灣者,說明了不少台灣人的先祖是「唐人」,也是來自現今河南省的「中國人」。何況,墓碑上刻有祖籍地或從何處遷台的風俗習慣,正說明了自己仍是中國祖國的一分子。

慶祝中華民國國慶日的關鍵詞有武昌起義、南京臨時政府及國父孫中山等,但從蔡總統執政以來的國慶文告,這些中國元素長期已不復見。賴總統既然注意到了誰才是「祖國」的問題,期待他也能講述中華民國開國先祖的事蹟與行誼,並說明中華民國如何繼承了中華大清國代表的「中國」國際法地位。

墓碑 賴清德

延伸閱讀

明年治水總預算新北僅獲3% 江怡臻批賴清德消費災情

賴清德「祖國論」暗指吳慷仁?他:應該是針對阿吉仔

外媒關注…賴總統國慶演說 共軍可能軍演施壓

坦言驚訝指數不低!蔣萬安曝聽賴清德「祖國論」真心話

相關新聞

藉正義行內耗 教育部該改名政治部

教育部年初召集校園內尚有「待處置威權象徵」列管的高中以上學校召開座談會,要求各校辦理清除威權象徵的「法定任務」,引發高度...

身障者變政治工具 政院大錯特錯

立院日前通過中央政府總預算,大砍約二○七五億元,刪減幅度之大創下史上新高,對此行政院長數度親上火線,政院卻在記者會直接打...

開戰有存糧 強過二戰吃番薯籤?

賴政府上任未幾,時時強調新兩國論,成為大陸兩度圍台軍演口實,雖然股市照漲、房價續飆,但有識之士已感受到暴風雨前夕的寧靜。

賴十七條 逼兩岸脫鉤斷鏈

總統賴清德公布台灣五大國安、統戰威脅及十七項因應策略;宣布全面檢討修正《軍事審判法》,恢復軍事審判制度,此引發諸多爭論。...

美不手軟 台被任意拿捏

台積電赴美投資,尤其是在亞利桑那州砸下千億美元建廠,表面上看來是台積電的全球布局,但若細究其背後的政治與經濟壓力,這場交...

強權BBQ 烏克蘭,別為我哭泣

「阿根廷別為我哭泣」(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在一九九六年由瑪丹娜唱紅,內容是講描述阿根廷...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