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費給優惠 殃民弱台恐賤賣未來
九月九日環境部召開第五次碳費費率審議,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竟於會中提案「優惠費率A、B」方案,最低可分別設定為零元、五十元,形同大放送給予財團企業「免費碳費」,令人難以想像將於十月七日召開的第六次碳費審議委員會,將如何踐踏台灣經濟和青年世代的未來!
二○五○淨零碳排早已成為全球趨勢。碳費的基本精神「汙染者付費」,目的便在於將企業生產的碳排放,透過收費、課稅等經濟手段,由經營者自行吸收,而不是持續讓全民埋單,用納稅人的錢補貼汙染者,並讓人民與未來世代承擔極端高溫的氣候變遷威脅。
然而,部分大財團仍然停留在廿世紀落伍發展的思維,屢屢遊說政府乞索碳費優惠,甚至放話「綠色通膨」恐嚇民眾;經濟部理應是讓台灣產業轉型升級、攜手企業阻止氣候危機,竟與汙染者裡應外合,提出「零元碳費」,淪為替財團營利的工具。
依環境部現行規定,高碳洩漏風險產業,如台塑、中鋼、台泥等提出寬鬆的自主減量計畫,便能同時享有碳費優惠費率和「二折」的甜甜價,導致「汙染者付費」成為「汙染者優惠」的怪現象,企業壓力根本不如其宣稱的巨大,也無以促使產業轉型升級,善盡企業ESG責任。
另一方面,全球最大的工商組織,國際商會(ICC)的研究更已指出,碳定價的實施並不會導致通膨危機,試問經濟部,通膨的科學數據在哪裡?
因此,產業叫苦連天,遊說政府、製造通膨輿論、和經濟部攜手演出話劇,目的只有一個-將碳費轉嫁給民眾,要全國人民幫財團繳碳費。
尤其近幾年台灣本土財團持續擴張,受僱人員報酬占GDP比重,從二○一二年的四十五點七七%,降至二○二二年的四十三點八七%;營業盈餘占GDP比重則由卅一點八二%成長到卅四點三七%,吸吮勞工、自然環境的巨型產業,竟然做不到「自己的汙染自己擔」,卻如巨嬰般哭哭啼啼,不免讓人笑掉大牙。
根據美國環保署研究資料顯示,每噸碳排放造成環境社會的損害,將近五七○○元台幣,相對於台灣目前規畫的一般費率三至五百元,至二○三○年逐步調升至一二○○至一八○○元的區間,不過是亡羊補牢,若以此聲稱碳費扼殺經濟成長、壓得企業喘不過氣,恐只是嚴重缺乏國際觀的最佳證明。
合理徵收碳費、取消不合理的優惠,不僅只是台灣躋身已開發國家、緩解氣候危機的義務,也是為了銜接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避免被收取更高的碳排規費,更是讓台灣轉型為綠色經濟,走入國際培養台灣綠色競爭力的契機。經濟部和財團的短視近利,恐成為「弱國」之舉。
碳費制度之目的,不僅僅是為了保護大自然,也是為了降低產業碳排放,讓未來免於氣候變遷的威脅,能夠永續發展。如今,賤踏出賣「未來」的,正是「當下」目空一切、遙控政治、攫取環境社會能量,從中變現套利的吃人財團。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