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F疑慮多 勿成漂綠代名詞
針對近期桃園市轄管的SRF建廠爭議,就技術面而言,是將垃圾中的高熱值部分經過分選、處理後製成燃料棒,以供電廠或工業窯爐燃燒以產生能源。這種技術看似創新且環保,但實際上不過是傳統垃圾焚化技術的「異化變種」,輔以加裝發電相關設備,用以回收垃圾燃燒時所釋放的能量。
然而,這樣的技術應用並非如推廣者所宣稱的那樣乾淨環保,能有效解決垃圾處理和能源短缺問題,卻反而可能帶來更大的環境保護與健康隱患。鑑於台灣焚化爐設置過程複雜且嚴格,必須符合各種環保法規,並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甚且,這些評估尚包括空氣汙染、水汙染防治,以及焚燒後的飛灰和底渣處理。因此焚化爐的設置和運營往往面臨嚴峻挑戰。而以「綠能發電」名義推廣SRF技術,卻能夠避開嚴格的法規監管,並導引公眾對其環保形象的認可。
嚴格來說這種做法無異就是「漂綠」手段,利用誤導性的環保宣傳手法掩蓋SRF技術的實際風險。之前,蔡政府在罔顧漸進廢核、以核養綠的多數主流民意,仍執意廢除核能發電、尋找所謂新的能源解決方案背景下,該技術因看似能同時解決垃圾產生和能源需求,迅即成為政府政策推廣的焦點,甚至還成為其子弟兵鄭文燦的政績。然而,這樣的推廣忽視了SRF在實際應用中的多重問題。
首先,是燃料的「熱值問題」。有效的燃燒過程需要燃料具備一定熱值,方能保證有足夠熱能以進行發電。以煤炭為例,熱值較低的泥炭或褐煤難以有效燃燒,因而市場價值較低。台灣現有SRF的燃料熱值與煤炭相比,仍明顯不足支撐高效發電需求。
此外,即使某些紡織類塑膠製品的熱值看似足夠,唯這些塑膠大多可以「回收再利用」,製成SRF反而不具經濟和環保效益。更嚴重的是,如果SRF中含有氯化物等有害化學物質,在燃燒過程中會釋放出「世紀之毒」的戴奧辛,這是一種對人體健康極具威脅且會致癌的毒性物質。因此,SRF技術在實際應用中不僅未如其宣傳般的環保,若無法妥善處理上述「外掛有害物質」,反而可能增加公共健康和環境汙染風險。
再進一步來說,SRF燃燒後產生的灰渣問題,亦不容忽視。根據環境部規定,SRF的灰渣可被歸類為燃煤飛灰、燃煤底灰、混燒煤灰或一般性飛灰,並視作可回收再利用的資源。然而,這些灰渣多來自廢棄物燃燒,且其成分複雜不明,可能含有相關重金屬及戴奧辛;因此,這些灰渣仍應按照「焚化爐灰渣」而視為「有害廢棄物處理」,而非一般的普通煤灰,以免進一步造成環境汙染。
準此,SRF短期內看似提供了一種解決垃圾處理和能源供應的「美麗新世界」雙重方案,唯從長期的環保與公共健康角度來看,仍存在諸多問題。政府推廣SRF仍應充分考慮其潛在的環境與健康風險,並嚴格地制定環保標準與法規。唯有如此,SRF才能真正成為解決能源與垃圾問題的可行方案,而非僅是短期利益與漂綠的代名詞。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