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本周「血型+生肖」財運TOP5!B型1生肖「運氣好」:財源持續不斷

高溫35度!吳德榮:今明秋老虎發威 晝暖夜涼溫差大

從墾丁看台灣觀光困境

每年暑假都是墾丁的觀光旺季,業者說今年暑假墾丁住房率約剩5成「史上最慘」。聯合報系資料照
每年暑假都是墾丁的觀光旺季,業者說今年暑假墾丁住房率約剩5成「史上最慘」。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灣推動觀光產業發展,主管機關交通部定下二○二四年入境人數預期達到一二○○萬人次的高目標。然而今年一至五月來台旅客僅三二四萬人次,入出境旅客數「逆差」更超過兩倍。暑假期間本最受觀光客青睞的景點之一墾丁,各遊憩區的遊客數大多呈現下跌趨勢,多家知名餐飲業陸續退出市場,住房率僅有五成。

墾丁擁有美麗的海灘、國家公園及豐富的自然資源,卻面臨沒落,尤其是國際遊客的減少最為明顯。當其他國家及城市有類似墾丁的旅遊觀光型態,就可能吸走不少觀光客群。旅客前往墾丁的吸引力,不論從交通時間與成本,或觀光旅遊的功能性來說都不足;若以花費金額與整體的旅遊體驗,國際遊客更傾向於選擇東南亞地區的度假勝地,這些地區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價格和服務,導致原本前往墾丁的遊客流失。

墾丁商圈區域內的商業活動,不少店家與銷售商品,和其他知名商圈同質化現象嚴重,國內遊客在這裡很難找到具有獨特文化或本地特色的商品和體驗,導致削弱國內遊客的回訪意願。尤其高雄的觀光較以往更為成熟,交通也更為便利,也吸走了不少國內旅客。

另一個重要問題在於國內外旅遊行銷的策略問題。其中之一是能夠讓國際觀光客快速認識台灣觀光節慶活動的「台灣觀光雙年曆」,溝通的功能與選擇應與時俱進。儘管台灣擁有豐富的觀光資源,但是行銷策略沒有整體性與前瞻性,缺乏協調和整體戰略,未能有效塑造國際旅遊品牌形象,而各縣市對於觀光活動的依賴和需求也不同。許多觀光客在前往目的地之前,多半會上網搜尋相關資訊;作為面向國際觀光客的重要資訊來源,「台灣觀光雙年曆」只是將各地的活動經過篩選後放上連結,卻沒有結合觀光的整體規畫,更像是個雨露均霑的分享平台而已。

「台灣觀光雙年曆」確實涵蓋了全國各地主要活動和節慶,像是宜蘭童玩節、台北國際書展、熱氣球嘉年華、澎湖花火節、桐花祭、台北跨年晚會、新北歡樂耶誕城、田中馬拉松、台灣美食展等,但問題在於,就不同縣市區域的角度而言,卻可能無法獲得更多能見度。

若單從墾丁、包含屏東在內入選「台灣觀光雙年曆」的節慶活動,例如大鵬灣帆船生活節、落山風藝術季、南島族群婚禮、黑鮪魚文化觀光季;至於台灣祭、春天吶喊及恆春民謠節等則沒有納入。另外在暑假期間的六到九月,墾丁更沒有大型節慶活動來支撐觀光。

「台灣觀光雙年曆」若要作為推廣台灣觀光的有效平台,就應更完整地納入足夠且適合的活動,讓國內外的觀光客易於了解不同時間、不同縣市的觀光主題。目前許多不適合吸引大量觀光客的活動卻仍被列入;此外,部分大型活動雖然適合做為觀光推廣的主題,卻因為遴選對象主要為政府機關辦理之特色觀光活動,民間團體主辦活動在「台灣觀光雙年曆」中似乎很少被納入。

在檢討整體觀光政策或墾丁本身的問題之外,或許可思考重新定位「台灣觀光雙年曆」的行銷角色,擺脫讓每個縣市在不同月分曝光重要大型節慶活動的思維,讓特別依靠觀光發展的縣市鄉鎮能全年度推廣,同時納入更多民間主辦的適當活動,才能更接地氣的帶動地方觀光活力。

墾丁 觀光客

延伸閱讀

屏東2023熱門景點 福安宮居冠墾丁下滑

墾丁旅遊慘澹!史丹利揭「1亂象」痛批:只會靠X沒有人來

小嫻昔賣雞翅「1隻40元」遭嫌貴落淚 網紅cheap:別怪大家不去墾丁

國旅雪崩!小嫻忍淚喊「你們真的都不來墾丁玩了嗎?」

相關新聞

台灣民主正走向死胡同

行政院前副院長鄭文燦遭控擔任桃園市長期間涉嫌收賄,廿七日檢方依貪汙治罪條例等罪起訴,並向法院建請從重量刑十二年。全案移審...

台鐵高層加薪 改革在哪?

台鐵虧損的問題已經存在許久,原本的國營事業也公司化了,但是我們卻還看不到實質的成果,尤其當高鐵已成為國內交通運輸的主角之...

拒增禁伐補償 邪惡征服史觀

十月八日,高金素梅委員與卓榮泰院長激辯,為何行政院未編足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所需之經費,撇開法理的爭議不論,雙方立論的歷...

織起失智者司法安全網

地檢署向來不乏老年人案件,但近來老人竊盜案件卻是天天相見,已是高齡化社會需要正視的議題。

國慶總統說清楚 兩岸何去何從

日前賴總統在國慶晚會上說「中華民國是祖國」,但他是否真心拋棄其台獨金孫的頭銜,認同中華民國,承認「一中憲法」,仍然值得觀...

颱風醫院失火 消防解方

東港安泰醫院火災造成嚴重傷亡,調查初步疑似二樓動力中心之空壓機起火後,觸及鄰近第一可燃物,成長中火勢加上外部效應,颱風帶...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