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假的轉型正義/給我颱風假 其餘免談?
連放兩天颱風假?這是多麼吸睛的標題啊!這幾年在社群媒體上等待「颱風假」宣布的暢快感,似乎成為大家面對颱風來襲的必備公式。
從靠著電視螢幕上看到颱風的最新發展,已經轉化到手機中各種飛快的資訊,除了訊息正確中心的中央氣象署外,還有各個氣象粉專、社群意見領袖,到各類網紅與自媒體,推波助瀾颱風的各種影響。
資訊的流變,因為通路廣大,參與者眾,有別於過去電視媒體重播災害資料畫面,當今的颱風儼然是「全媒體」的中心,尤其社群媒體過濾氣泡的篩選方式,讓颱風的各種面向,加乘擴大;「颱風的本質變成不是颱風本身」,颱風這個「符號」與所指涉的對象,與自然災害的因果關係變弱,颱風象徵性的符號的本身,竟是「放假」。
當大家的視角與關注,都在「颱風假」而多過颱風本身後,就直接連帶影響各縣市長放假與否的「政治正確」。颱風是否該放假,更是網民在虛擬空間發表聲量的舞台,當這股「要放假」的超級氣流吹起,颱風假的施作,往往動輒得咎,不放、晚放、早放都會被罵,於是乎,「多一分安全和少一分被罵」的颱風假判斷標準,勢必容易沁入縣市首長的思考DNA,在這樣虛擬空間的網路力量,外加真實媒體強化颱風的可怕,縣市首長的判斷和作為,勢必受到牽連。
當然,社群媒體在颱風期間對放假決策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一來,突然能有免工作的機會,快樂感強烈,二來,各地手機中的現場畫面和意見,也能幫助傳播資訊和民意,但常常出現造假或改圖的資訊,捏造災害訊息,拿玩笑當網路點擊賣點,非常不可取。
社群媒體上的廣泛討論和輿論壓力,極可能促使政府和商業組織更快速地做出放假決定,以避免負面聲音對公共形象造成影響。大量民眾關心颱風的動向、風險,並在社交媒體上表達擔憂時,當政者可能會更傾向於採取謹慎放假,以確保公眾安全。
颱風的本質是重大的風雨,會損害我們的人身安全,所以,就算判斷錯誤的實行放假,我們在慶幸或偷笑之餘,還是要謹慎待在家中,保障自身的安全。但颱風假,絕對不是面對颱風時的唯一態度。
可惜,有非常多的人,以關心放假與否為單一的面對颱風的態度,放假目的達到了,就出現「最帥市長」或「市長我愛你」的廣大回應;如果風雨大而沒放假,縣市首長必定成為責難對象。
然而,颱風假的轉型正義早就在我們的社會涵化蔓延,那就是遇到颱風,就該放假,給我放假,其餘免談!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