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大陸羽賽/帶傷上陣連拿15分 戴資穎逆轉差一步止步首輪

郭富城來了!旋風抵台秀肌帥成這樣 最想這一味

中國大陸「蠟瓶糖」之亂 來源竟然是美國發明

大法官淪附庸配合演出

立法院日前通過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刑法藐視國會罪等,引發擴權爭議,民進黨立法院黨團、行政院、總統、監察院相繼聲請憲法法庭審理及定暫時處分,憲法法庭經多日密集評議後,針對六大部分大都已裁准暫時停止適用,僅立職法部分規定可暫予適用。憲法法庭此舉雖是預料中的事,仍引起社會大眾普遍譁然。此從準備程序中的文書送達程序草率,及大法官問案態度之偏頗,已可略窺究竟。

「暫時處分」乃針對急迫或難以回復原狀事件,由司法機關預先防制准予暫時停止適用,如對房屋一旦拆除即難以回復原狀事件;「暫時處分」本身並尚未取得判決確定之效力。民進黨為貫徹賴清德意志,排山倒海破天荒竟四路齊發,聲請憲法法庭釋憲及定暫時處分,而憲法法庭大法官在各方壓力下明顯淪為政治附庸,無上限配合演出。

細觀,試問本次立法院通過之國會改革六大法案,有何急迫性或難以回復原狀事件可言?況且,憲法法庭尚未裁定前,賴總統就聲明「在大法官未做出釋憲結果前,不宜貿然採取行動」,即不接受立法院通過他自己公布的國會改革法案;甚至還說「法案沒過就要讓青鳥飛出來」等不恰當之言論;賴清德過去當台南市長可以二百多天不進議會備詢,監察院糾正又奈他如何?而陳吉仲也說不接受這種「違憲組織的傳喚」,嗟乎?擔任過部長級的政務官,竟可口無遮攔如此漠視法治?難道他們都預先知道憲法法庭的審理結果了?或者擺明行政權尚方寶劍至高無上,立法權僅供參考?

再論,監察院依據憲法增修條文為「國家最高監察機關,行使彈劾、糾舉及審計權」。監院聲請釋憲理由無非以立院職權侵犯監察院之調查權;然而,調查權非監院獨享,行政機關也有調查權,如行政程序法規定「行政機關應依職權調查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之拘束。於調查事實及證據之必要,得要求當事人或第三人提供必要之文書、資料或物品。行政機關為了解事實真相,得實施勘驗。」等規定。事實上,各機關對於調查權是分權並行,而如立委在行使職權有不法或不當時,依憲法規定仍可行使彈劾、糾舉之權,監院並非受侵害之機關,從而亦無提出釋憲之理由;監院地位本應超然公正遠離黨爭,卻自失立場與政治起舞。

依據行政訴訟法第一一六條第一項規定不因提起行政訴訟而停止,此乃尊重法律秩序之維持。二○○四年九月通過「三一九槍擊事件真相調查特別委員會條例」,乃針對陳水扁總統選舉前之槍擊事件疑義而調查具有針對性,但陳水扁身為法律人亦不敢聲明上述法律停止執行運作,亦無聲請「暫時處分」,其後該法律透過釋憲程序,乃對部分違憲另增、刪修訂另行公布,其餘部分仍為有效。

「憲法」向來是人民權利的保障書,目的在於防制行政權擴張變成洪水猛獸。此際,民進黨挾行政權的優勢,肆虐恣意踐踏凌駕司法、立法,監察院又失格自甘墮落,就是國家憲政危機的肇始。台灣面臨兩岸的兵凶戰危與美國大選後可能的大變數,還有缺電等內政危機,賴總統不思如何營造團結,卻處處煽風點火,所為何來?

憲法法庭 監察院 立法院職權行使法

延伸閱讀

影/憲法法庭從六大部分檢視幾都裁准 朱立倫:失去公信力

憲法法庭裁准暫時處分 許宇甄:憲政史最黑暗的決定

鏡電視調查小組暫停運作 吳宗憲:言詞辯論再努力

「人事同意權」新法 憲法法庭:恐牽制行政機關運作

相關新聞

台灣民主正走向死胡同

行政院前副院長鄭文燦遭控擔任桃園市長期間涉嫌收賄,廿七日檢方依貪汙治罪條例等罪起訴,並向法院建請從重量刑十二年。全案移審...

台鐵高層加薪 改革在哪?

台鐵虧損的問題已經存在許久,原本的國營事業也公司化了,但是我們卻還看不到實質的成果,尤其當高鐵已成為國內交通運輸的主角之...

柯文哲案 後座力如滾雪球

隨著柯文哲司法案件日趨明朗,其政治效應究竟是擴散並產生蝴蝶效應,抑或能設下停損點?引發關注。毋庸置疑,這對柯文哲及民眾黨...

房貸大增 不需擔心風險?

「沒有限貸令」,從金管會到行政院一再宣示,甚至勞駕賴清德總統親自上電視,全台灣的人都知道了。於是央行總裁第二次約見銀行高...

AI有優勢 無法取代人類智慧

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展昨天開幕,預計明年產業將有機會成長二成,AI人工智慧如日中天之際,身為一個生化學者和基督信徒,不禁有話想說。

啃老挹注健保? 改革誤區

總統府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昨天舉行首次會議,重點聚焦在「健康台灣的願景」與「健保的改革及優化」。然而,日前在執政黨立委舉辦...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