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00929轉換成00713共63張領約8萬8股息!小師傅:轉低波動增加防禦性

這樣喝水更安全!「無毒教母」譚敦慈:只取晚上的自來水煮來喝

國防部指導的軍校馬拉松竟送中共國產步槍獎盃 跑者傻眼 綠立委道歉

暫緩對台極限施壓 反映陸兩難

賴清德總統五二○就職演講,基本延續蔡英文前總統對陸政策方向,以「四個堅持」為主軸,加上自己競選期間拋出的「四個支柱」。

就內容而言並無意外,只是在表述上,賴總統更不隱諱的直挑蔡前總統「四個堅持」的第二點–「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大聲疾呼,導致中共認定兩岸情勢升溫。

然而回顧二○一六年蔡英文總統就職演說時,她提出「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及一九九二年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與『求同存異的共同認知』」之善意基調–隱藏版的「九二共識」,卻不被中共接受後,兩岸關係急轉直下空轉八年,中共對台除了文攻武嚇,毫無收攏人心的施力點,令其「融合發展」實質受挫。

也許中共看到前例,故這次回應賴總統演說顯得較為謹慎;以國台辦發布回應的時間而言,硬是比在二○二○年蔡總統就職演說後的回應時間推遲了兩小時。此外,中共軍演應是準備妥當隨時可發動的狀態,只是決定發動與否,或什麼時候發動而已。中共大可在五二○隔天以不滿賴演說為由即刻演習,但卻延遲到五月廿三日,這說明中共採取比從前更為謹慎的思考與行動。這也反映中共當前的兩難,究竟該「硬著頭皮交往」,還是「閉著眼睛打壓」?

中共「聯合利劍–二○二四A」圍台軍演僅有兩天,比起二○二二年八月,時任美國眾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的圍台軍演三天,及二○二三年四月蔡總統過境洛杉磯會晤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後的圍台軍演六天,都來得短;另前兩次的軍演均進行實彈射擊演練,這次圍台軍演卻無。

這些跡象透露,陸方雖欲透過軍演對台施壓,卻暫緩採行「極限施壓」,原因可能有以下數端:

一、賴總統演說並未跳脫蔡前總統兩岸政策路線,儘管表述的刺激度上升,本質上仍是延續政策,若直接採取程度較高的「軍事極限施壓」並不符合比例原則。

二、中共對賴總統欠缺政治信賴感,倘現在中共就把軍演規格拉到最高,那未來萬一賴總統出現更挑釁的舉措時,中共利用軍演威嚇的強度將出現拿捏的困難。

三、當前中共仍以「和平統一」為對台政策主軸,透過交流遂行統戰仍是上策,若僅為五二○演講而全面斷絕未來四年交流,恐使中共對台「促融」目標再空轉四年;先不把事做絕,後面或有空間。

四、五二○後,中國大陸內部輿情恐已經呈現「炸鍋」狀態,一場較為克制的軍演,除安撫內部情緒亦降低台灣反彈。

從過往中共發動圍台軍演的經驗看來,其威懾對象是台灣,但無法避免使「威脅感」外溢到周邊國家。由於演習範圍同時壓迫到沖繩及呂宋島,迫使日本、菲律賓紛紛加強與美國的軍事合作。這次演習後,相信亦會提升周邊國家「聯手制中」的動因。

此外,二○二二年八月中共圍台軍演前後,美國第七艦隊航艦雷根號出現台灣周遭;二○二三年四月中共圍台軍演後,美軍米利厄斯號驅逐艦隨即通過台灣海峽,故推斷美國在近日內亦可能採取針對性的軍事舉措以為回應。

中共 美國眾院 軍演

延伸閱讀

共軍近2次軍演「區域圖」疊加 大陸網友一看:真的包圍鎖台了

捍衛主權!海巡署出動14艦1船61艇次 應對中共軍演船艦

台股不畏中共軍演收盤創高 投顧:歷史經驗反彈回升

國防部最新數據 中共軍演49架次飛機、其中35架次越線

相關新聞

影像傳雲端 托嬰怎安心

有關托嬰中心影像是否上傳雲端的爭議不斷,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召開北中南共計三場「托嬰中心監視影像資料運用雲端系統儲存相關議...

藉正義行內耗 教育部該改名政治部

教育部年初召集校園內尚有「待處置威權象徵」列管的高中以上學校召開座談會,要求各校辦理清除威權象徵的「法定任務」,引發高度...

身障者變政治工具 政院大錯特錯

立院日前通過中央政府總預算,大砍約二○七五億元,刪減幅度之大創下史上新高,對此行政院長數度親上火線,政院卻在記者會直接打...

開戰有存糧 強過二戰吃番薯籤?

賴政府上任未幾,時時強調新兩國論,成為大陸兩度圍台軍演口實,雖然股市照漲、房價續飆,但有識之士已感受到暴風雨前夕的寧靜。

台灣民主正走向死胡同

行政院前副院長鄭文燦遭控擔任桃園市長期間涉嫌收賄,廿七日檢方依貪汙治罪條例等罪起訴,並向法院建請從重量刑十二年。全案移審...

台鐵高層加薪 改革在哪?

台鐵虧損的問題已經存在許久,原本的國營事業也公司化了,但是我們卻還看不到實質的成果,尤其當高鐵已成為國內交通運輸的主角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