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升格 農業部不及格

農業部長下台了,但是雞蛋問題並沒有解決;這幾天蛋價重回今年高點,據報導,中秋節過後蛋價將再上漲五元。
農業部雖然升格,表現卻不及格;經過長達近兩年的補貼及輔導過程,雞蛋產量並沒有增加,價格又持續上揚。受疫情及俄烏戰爭的影響,導致原物料上漲;但飼料價格上漲相對有限,周期性的禽流感結束了,母雞換羽毛甚至小雞都長大了,農業部似乎沒有協助蛋農找到真正的問題。
農業部進口雞蛋彌補產量不足,卻不理會蛋價高漲的事實,進口雞蛋課徵高達卅%的關稅,加上運費跟特定業者的利潤等等,以至於成本居高不下,在市場上毫無競爭力,甚至發生大批滯銷及過期的情況。
另據《海關法》:「為應付國內或國際經濟之特殊情況,並調節物資供應及產業合理經營」,「行政部門得逕對進口貨物增加或減徵一半關稅」。法令既賦予農業部此等權力,農業部卻沒有替民眾著想,去減徵進口雞蛋的關稅,更沒有鼓勵相關業者進口的措施;放任賦予的職權,無視民眾的需求,卻獨厚少數的進口業者,在中央畜產會及大盤商之間的交易中暗箱作業。
最嚴重的失格是,農業部是農產品產銷履歷驗證、品質驗證、認證授權及指導監督的最高行政部門,長年努力在台灣農業上建立各項體系制度,更是農業法令的制定機構;卻在雞蛋生產日期上混淆視聽,又要求業者將標籤更改產地,頻頻用小動作欺騙民眾,並企圖推卸責任給下游業者。這不但是知法犯法,更影響到民眾對原農委會長久以來的信任,損害政府施政的公信力。
台灣有實力進口雞蛋的物流業者、食品公司、量販業者猶多;台灣駐各地的代表也有能力在地洽商;即以農業相關,政府指派董事的財團法人,也有進口農產品的資質,為何卻獨獨青睞一個註冊資本額五十萬元的小公司?令人聯想到去年衛福部緊急進口新冠試劑時,一家前身為小吃店的公司,也能打敗眾多競爭對手,脫穎而出。
雖然農業部是升格了,但在民眾的心目中是不及格的。如果連處理相對簡單的雞蛋問題,方法都可以拙劣至此,那進口肉類、美牛、萊豬的產銷等問題,何以取信於民眾?面對與中國大陸ECFA到期問題、WTO規範下農產持續開放的各種狀況,又豈是靠換標籤改日期能處理的?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