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談務實 先面對現實

台海會爆發戰爭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會因台海情勢而異,比如菱傳媒從五月至九月作五次調查,發現認為兩岸三年內會開戰者持續下降,認為不會開戰的比例持續上升,兩者各占四成和五成。因為四月蔡總統訪美後中共軍演,因此五月時有近五成認為會開戰,但隨時間推移民眾趨於無感;即便九月中超過百架共機擾台,但認為不會開戰的人數依然上升。再參考台灣民意基金會在去年裴洛西訪台前後的調查,若無特定事件,認為台海戰爭會發生的人數,應該在三到四成間,而認為不會發生則在五到六成之間。
非常弔詭的,這樣的民意結構有利於民進黨執政,卻不利於美國對台軍援。從二○二○年以來,共軍從進入我防空識別區、到跨越海峽中線、導彈穿越領空,到今年兩次演習模擬封鎖台灣,這些切香腸式的灰色地帶行動,已經讓台海處於戰爭邊緣。但是,如果多數民眾不認為會發生戰爭,當然不會對民進黨帶來壓力,就是要台獨也會有大問題。
反過來說,若美國民眾也持同樣看法,那美國對台軍售軍援都失去合理性。因此,這幾年美國軍方高層常有中共何時會侵台的預測,而近日眾院中國委員會主席蓋拉格更公開宣稱,若賴清德勝選,中共可能考慮對台作戰。結果,賴辦居然沒有反駁;因為,台灣社會不認為有戰爭,國際社會擔心會有戰爭,正是對民進黨繼續執政最有利的民意狀態。
然而,這樣的民意卻限制台灣的軍事準備,因為當多數民眾不覺得戰爭可能發生,自然不會有保衛國家的責任感。甚且,混亂的民調結果不但掩蓋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也掩蓋政府對國民從軍意願低落的無能為力。比如台灣民主基金會和杜克大學近幾年都有相關民調,前者說有七成以上民眾願意上戰場,後者則顯示只有三成左右民眾願意。
或許因為問問題的方法不同,導致兩份民調結果南轅北轍。然而,台灣民主基金會沒有公開民調細部資料,欲申請者只能用來教學研究,沒有開放媒體討論。作為國會成立的機構,還不如一般民調機構公開透明,實在沒有道理。事實上,近三年國軍申請退場者超過八千人,去年陸軍專科學校招生千人只有兩百人報到,而國軍選送美國軍校深造的軍官,則大多於期滿退伍。凡此都說明民眾從軍意願嚴重不足,國軍仍無法有效留才攬才。
若政府真有決心打造堅實的國防,首應加強憂患意識。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主張加強不對稱戰力,而不對稱作戰更需要抵抗意志高昂的民防部隊;但賴清德卻沒談如何強化民眾抵抗意志,反而把希望寄於和盟友合作。相反的,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多次強調國民憂患意識,要在精神上武裝國民,進而才能談擴大後備部隊。雖然侯友宜強調對話交流,也明言兩岸不可能一下子回到馬時代。這些都是非常務實的態度,也獲得美方的肯定。
務實的路線始於面對現實,如果賴清德要做務實的台獨工作者,應先拿出辦法讓國民樂於從軍,而不是幻想盟友幫台灣打仗、幻想國人可以人人持槍上陣。期許侯友宜不只加強國民憂患意識,還能建立民眾對國軍的尊敬和憧憬,用強大的國防力量和有效的兩岸對話,做務實的中華民國捍衛者。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