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灣觀點美食評鑑-500盤2023:晶華軒11盤、INITA單一菜最多盤 全台313間餐廳奪盤創新高

亞運體操/鞍馬連霸成功!李智凱奪金翻出空前紀錄

務實台獨 賴犧牲兩岸

副總統賴清德的「務實台獨工作者」說法,成為他參選總統的必考題。本報資料照片
副總統賴清德的「務實台獨工作者」說法,成為他參選總統的必考題。本報資料照片

日前副總統賴清德演講宣稱,重新定義「台獨」內涵,重申不會宣布「台灣獨立」,但也不會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同時,也質疑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的「九二共識」立場。賴從擔任台南市長、行政院長及副總統以來,其兩岸論述內涵包括:倡議親中愛台、德國統一是真正統一、九二共識是一國兩制、兩岸關係是國際關係;主張務實台獨;提出台灣已經獨立,不會宣布台獨,沒有變更國號的必要性。

陳水扁主政時期提出「四不一沒有」,後又再倡議「兩岸政治統合論」,兩岸共同建構「未來一中」,提出以中華民國憲法回應大陸「一中原則」。可以說,陳水扁當時的兩岸論述為民進黨內最具開放性、包容性路線。

然而,大陸當局仍認為需要聽其言、觀其行,甚至採取外交壓制挖台灣邦交國,致陳提出「台灣中國,一邊一國」,舉行防禦性公投。陳曾發表「雙十談話」,建議以「九二年香港會談」為基礎復談。第二任卸任前則提出「公投制憲」、「以台灣名義參與聯合國及國際組織」,倡議「一邊一國論」及「台灣正常國家運動」,其兩岸路線及論述從「統合論」轉向「獨立論」,從多元選擇轉向單一選擇。

民進黨兩岸論述在蔡英文執政中後期,轉向「台獨論」更趨明顯。蔡英文發表當選感言,宣稱「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為推動兩岸關係的基礎。就職演說也曾指出,一九九二年兩岸兩會秉持相互諒解、求同存異的政治思維,進行溝通協商,達成若干的共同認知與諒解,尊重此歷史事實。宣稱民進黨政府會依據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但卻不承認「憲法一中」、「一國兩區」。

民進黨兩岸論述不斷掏空中華民國實質內涵,實質是「借殼占用」、「台體中用」,中華民國不斷從「台灣化」邁向「台獨化」,不再與大陸地區具有歷史連結及領土、主權重疊關係。民進黨否定「一中是中華民國」、「一中各表」、「九二共識」,汙名化「九二共識」等於「一國兩制」,中華民國幾乎徹底從「中國之國」邁向「台灣之國」。

李登輝是接受「德國之聲」採訪聲稱「特殊的國與國論」,陳水扁則是在面對獨派召開世台會時倡議「一邊一國」,但蔡英文卻在國家慶典中宣稱「兩國論」。李扁皆非在國家慶典中公開宣稱,蔡卻是運用國家慶典場合。我們不禁要問,若賴清德提出「務實台獨」等於中華民國主權獨立而當選,其所造成的政治效應及代價,恐非台灣所能承擔。

值得關注的是,從陳水扁到蔡英文,尚存「統合論」一絲元素,到賴清德可謂是徹底奉行「務實台獨論」,這將導致兩岸關係嚴重衝撞及陷入惡性循環。

賴清德提出中華民國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支持蔡英文所提「維持現狀」,並宣稱將「兩岸互不隸屬論」列入黨綱等。這種融合「維持現狀」與「務實台獨」做法,雖利於其選票極大化,吸收中間及泛綠選民,卻是以犧牲兩岸和平穩定為代價。

台獨 蔡英文

延伸閱讀

賴清德說「最想跟習近平共進晚餐」 陸外交部這樣回答

賴清德曝對金門感情深厚 打造成世界進出台灣前門

批賴清德「人間清醒」打臉非核家園 藍:要延役就說

郭台銘親交和平宣言給賴清德 並表示戰爭沒有贏家

相關新聞

打開真相 鑰匙在你我手中

遭各界批評戀棧權位的陳吉仲終於下台,但是他給農業(大補貼)及文官體制(只重關係不重專業)留下的遺毒,將繼續毒害台灣農業,...

市府防疫不力 找教師出氣

今年台南市本土登革熱疫情嚴峻,在暑假前就有好幾波疫情接連爆發,暑假後疫情更沒有趨緩。本土登革熱疫情愈演愈烈,從原本只有永...

要談務實 先面對現實

台海會爆發戰爭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會因台海情勢而異,比如菱傳媒從五月至九月作五次調查,發現認為兩岸三年內會開戰者持續下降,...

侯友宜訪美行 後發制人

九月中開始訪美的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將於今天返台,雖為目前四腳督訪美的最後一人,但看來卻有後發制人之效。筆者以為有三個...

雙語政策爭議 三問賴桑

日前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被媒體問及,二○一八年擔任行政院長時頒布「二○三○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的「雙語教育」政策,執...

華為再起 台還能蹉跎?

最近華為Mate 60 Pro新手機橫空出世,震撼各界。尤其他不依傳統手機先宣傳再上市的流程,而在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