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影/明揚大火遭爆料疑「血汗工廠」 網路曝黑歷史

TPASS月票10月2日擴大實施 台鐵上線區域及售價出爐

晶片戰 美利益≠台灣利益

不到一年半間,全球晶片產業像坐雲霄飛車般:從供不應求到供過於求。 路透
不到一年半間,全球晶片產業像坐雲霄飛車般:從供不應求到供過於求。 路透

政治經濟學領域有句名言:「唯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性」。不管目前感覺多麼篤定的事,謹慎決策者不應輕易將目前的現象視為長期常態,而做出錯誤決策。過去一年的晶片業,我們看到了這現象。

不到一年半間,全球晶片產業像坐雲霄飛車般:從供不應求到供過於求。從去年初晶片荒、台積電股價一度將近七百元;但曾幾何時,今年第一季台積電營收季減約三成。其他相關產業跌幅都超過三成。台灣護國神山也從鎮國之寶,到赴美設廠。在這鐘擺擺盪中,比晶片供需大戰更精采的,大概就屬台美中政治羈絆和謀略。

為什麼會供不應求?

其實缺晶片遠因是二○一九中美戰爭開始,川普總統對中國貨品加徵關稅,另外美國當時也制裁華為。許多中國製造商深怕美國有下一波關稅限制,所以囤積晶片;當全球看到中國在囤積,也起而效尤,造成晶片市場緊繃。疫情中,美國消費者被關在家中,手上拿著政府振興支票,只好拚命買買買!再加上線上上課上班,有許多電腦用品需要,使得晶片市場供不應求。

此時,美國發現亞洲國家掌握關鍵生產元件、晶片,對於美國資安、國防工業、汽車產業都是很大威脅。隨著美中衝突升高,美國不斷祭出不同操作。並以龐大市場獨買能力強迫晶片大廠與其靠攏,並要求與中國脫鉤。隨著美方要求台積電交出客戶名單、台積電到亞利桑那州移機投資,開始有人憂心台灣如果沒有了護國神山,依然有剩下的利用價值嗎?

為什麼供過於求?

疫情後供應鏈打結慢慢解開,需求面忽然轉弱,全球央行為打擊通膨升息,造成信用成本增高、美國消費力道轉弱、中國經濟前景也不佳、全球經濟前景黯淡,所以晶片消費轉弱。

美國晶片法案也是造成供過於求的原因。美方用大水漫灌方式,以五三○億美金產業政策補貼企業,使企業願意生產超出市場的均衡數量。因為企業受到政府補貼,即使虧錢照樣大量產出。也由於補貼緣故,廠商訂價、盈虧就無法讓決策者做出有利於這個企業永續發展的決定。美國在歷史上的產業政策其實到頭來都是打水漂,包括鋼鐵業、輪胎產業、八○年代半導體、汽車業等。

目前供過於求的晶片大多是手機晶片和個人電腦晶片。高階晶片需求量還是很大。不過,世界的經濟政治瞬息萬變。美國利益不總是等於台灣利益。一廂情願地以晶片作為政治籌碼不但容易被政治綁架,也容易誤判國際情勢。

晶片產業震盪,除市場供需因素外,過去幾年在各方強權角力下,版圖不斷被打破重組,在接下來十至廿年,台灣能否維持關鍵地位?如果美國擁有足夠晶片的生產能力和產能,對台灣的安全保障能到什麼程度呢?

台灣經濟實力不應變成籌碼,而應當作為拓展政治空間的有效利器。台灣經濟資源應該做更有效的配置,被動元件、旅遊業,都是極重要投資。投資學老話是「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把資源放在一個產業,不但造成排擠效應,政府也在起跑點就選擇贏家和輸家了。產業更均衡的發展不應只是口號,而是長治久安的策略。

美國 台積電

延伸閱讀

德國官員:台積電擬投資德勒斯登 尚未定案

台積電董座劉德音 總裁魏哲家去年年薪同破6億

台積電致股東報告書:2奈米座落竹科、中科 擴展未來技術領先

美官員:若大陸犯台致台積停產 全球恐每年損失1兆美元

相關新聞

打開真相 鑰匙在你我手中

遭各界批評戀棧權位的陳吉仲終於下台,但是他給農業(大補貼)及文官體制(只重關係不重專業)留下的遺毒,將繼續毒害台灣農業,...

市府防疫不力 找教師出氣

今年台南市本土登革熱疫情嚴峻,在暑假前就有好幾波疫情接連爆發,暑假後疫情更沒有趨緩。本土登革熱疫情愈演愈烈,從原本只有永...

侯友宜訪美行 後發制人

九月中開始訪美的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將於今天返台,雖為目前四腳督訪美的最後一人,但看來卻有後發制人之效。筆者以為有三個...

雙語政策爭議 三問賴桑

日前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被媒體問及,二○一八年擔任行政院長時頒布「二○三○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的「雙語教育」政策,執...

華為再起 台還能蹉跎?

最近華為Mate 60 Pro新手機橫空出世,震撼各界。尤其他不依傳統手機先宣傳再上市的流程,而在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

起訴高虹安…「小智」不可大用

縣市長延長賽繼續,台北地檢署昨日就新竹市長高虹安擔任立委期間涉嫌貪汙罪起訴;北檢稱高虹安屬下皆坦承不諱,看法兩極。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