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衝撞」 不如交流保台

電影「衝擊效應」(Crash)描述不同種族、文化背景的人們,分別經歷車禍、劫車犯的威嚇、自營商店被闖空門等事故,因自身帶著種族偏見與誤解的眼光,對事件的判斷產生偏頗,卻也因事故造成的物理碰撞,同時衝擊了每個人自認為真理、根深柢固的價值,甚至改變日後人生。
前總統馬英九登陸祭祖與青年交流,發表談話時將「中華民國」、「台灣總統」及「民國」等詞彙帶入,強調追求和平、避免戰爭是兩岸共同的事,期望兩岸放下爭執,在許多議題上達成共識。
馬前總統此行,將政治術語降低,不僅以史實堅定論述、捍衛中華民國的存在,更以歷史放大與陸「求同」,縮小彼此歧異,是對陸軟性「衝撞」;也以歷史的血淚向世界表明,需守住人性的善,即和平,這亦是對國內執政黨與主張備戰才能避戰、以成為豪豬為傲、抗中到底的人們「衝撞」的說帖。
近日因我與宏都拉斯斷交,外交處境拉警報,故馬此行也能讓台灣內部反思,因美中博弈使我不得不陷外交困局裡,逐漸失去友邦「衝擊」,在二○二四大選中,選民該如何抉擇?是放棄與陸對話交流,繼續跟隨執政黨強烈對陸偏見,如同電影裡資深白人警察特意攔檢美籍非裔夫妻,並對妻過度搜身,明知放大對非裔族群偏見與憤怒是不對的行為仍為之;還是執政黨與日後候選人,願意與陸方從人性的善與歷史、文化的相互羈絆,正面看待交流?
蔡政府試圖以「親美」,化解國內「疑美」,也是一種「衝撞」。但如何在美國共和、民主兩黨不同立場間拿捏,才是人民該關心的。蔡總統此次與美國前國務卿龐培歐與現任眾院議長麥卡錫會面,兩位都持「反中」與「抗中」路線,再加上拜登政府釋出未安排與總統見面訊息,蔡總統是否能抵擋前述兩位對陸的「衝撞」言語,如出訪前所表示將「冷靜、自信」面對外來壓力,備受考驗。
如大谷翔平在經典賽時,對隊友喊話「今天不要仰慕對手」,總統能否適時放下對美國體制及其在世界影響力的仰慕,一心考慮如何維護中華民國利益,才能真正走向世界,「衝破」國內「疑美」情緒,並「衝撞」、如實向美不斷以摧毀台積電、讓台成為火藥庫等威脅台灣利益言論,提出不同的聲音。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表示「中國大陸更加繁榮,對世界經濟的貢獻更大,在國際事務中的發言權也更大」。他的呼籲也映照台灣出口依賴大陸的程度,不斷增高事實,不容政府以偏見或「恐中」情緒掩蓋,正如電影裡檢察官妻子以偏蓋全,認為有色人種對己都不懷好意,但當自己受傷,願意留下來陪伴照顧的卻是平時不斷抱怨與懷疑的管家。
台灣與大陸既是羈絆也是牽制,唯有透過彼此不斷的交流帶出正向「衝擊」,實踐避戰才能「和平保台」。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