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謁陵 說出了該說的意義

馬前總統訪陸,透過祭祖行程彰顯緩解兩岸緊張的意義;透過學生訪問團的隨行一同進到校園演講和交流,實現兩岸溝通與文化交流;透過參訪系列「民國風」的歷史文物和文化古蹟來傳達其所想表達之政治意義。儘管此行不會與中共最高層會面,但他所講的字字句句,都會被高度關注。
馬前總統廿八日赴南京中山陵謁陵,在致詞前強調「民國一一二年三月廿八日,馬英九前總統率馬英九基金會同仁與同學」前往晉謁南京中山陵,並在開場致詞時提及「國父孫中山先生畢生領導國民革命,推翻滿清,創建民國,到現在已經一一二年了」。
對於定調「中華民國只有卅八年」的大陸方面來說,馬英九此舉不只再次堅定表達其立場,更意味著宣示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至今已有一一二年歷史;兩岸關係後續的深化發展,勢必得將此議題涵蓋考慮,才可能有具體結論。馬英九在二○一五年新加坡馬習會時也曾表達如此言論,捍衛中華民國主權,一分不讓。這是第一層意義。
第二層意義,在民進黨執政的這八年,兩岸關係已降至冰點。前幾天中華民國和宏都拉斯斷交,國內許多捍衛民進黨的聲音認為是中共搶奪邦交,然而政治議題永遠事在人為;馬政府時期絕非中共不搶邦交,關鍵在於兩岸關係穩定,兩岸政府具備互信條件。
馬英九一行的出訪,對於緩解兩岸關係及提升區域穩定性有極大幫助;一方面透過祭祖的行程來表明兩岸文化相通,有慎終追遠的孝道習俗;另一方面,透過公開場合的演說,不斷強調兩岸必須共同努力避免戰爭,「用交流取代對抗,用協商取代衝突」,兩岸人民需要拉近心理層面的距離,兩岸關係才能改善。
第三,馬前總統此行是自一九四九年後首位訪問大陸的中華民國前元首,具歷史性意義。和二○一五年馬習會不同之處在於,其為兩岸分立以來,雙方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會晤,然而當時地點是在新加坡。這次祭祖之旅的政治味不如馬習會濃厚,但想達到的政治意義仍是一致的。
在歷史和政治意義上,南京對於中華民國重要性,一言難盡。馬前總統特別在南京致詞提到中華民國創立至今一一二年。兩岸關係錯綜複雜,絕非三言兩語能道破,但該說的還是得說,因為這牽涉到一代人的尊嚴和為國的犧牲奉獻。
但願兩岸關係永無烏雲籠罩,避開戰火,獲得永遠的平靜。龍應台在《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裡曾寫下:「所有的顛沛流離,最後都由大江走向大海;所有的生離死別,都發生在某一個車站、碼頭。上了船,就是一生。」只願傷痕能被撫平,憾事不再發生。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