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用AK步槍之前的戰略思考

香港電影「賭俠」曾有一句名言:拿AK不賭是棒槌!此對話經常出現在許多網路「迷因」梗圖中,拿來說明AK步槍的地位;當然此AK並非彼AK。日前美國白宮前國安顧問歐布萊恩在訪台的記者會上提出,若台灣人民有數百萬人都會使用AK47步槍,將使中共領導人重新評估武統台灣的計畫。此言一出立刻引發許多討論,各界特別對使用AK47步槍提出不少質疑。
我國在制式槍械上,多未使用俄製步槍系統,大都是選擇美製槍械的設計與操作;在子彈口徑上,AK系列也與過去習慣使用的槍械並不相同,這都讓外界相當質疑歐布萊恩的發言。
需注意的是,歐布萊恩不應犯下上述的錯誤。其想表達的意涵,或許是想聚焦於我國需要強化民眾的抗敵意志,若是能讓更多民眾瞭解武器的使用,是有可能動搖中共下達發動武統的決心;只要我國的抵抗意志讓中共高層有所猶豫,就能達成嚇阻的效果。歐布萊恩會以AK47為例的原因,應與AK步槍的結構簡單、易於分解、耐操及使用簡便有關,讓民眾可以快速上手形成有效戰力。當然在使用上,我國民眾大都沒有使用該型步槍的經驗;此外,我國對槍枝管制的法令限制,也讓歐布萊恩的想法在實踐上有極大的現實問題。
事實上,對我國來說,會使用到步槍進行陸上作戰,證明解放軍已登陸上岸,也代表解放軍應已掌握海空優勢,在這之前也應會先使用各型飛彈對我國重要軍事設施(如機場、港口、雷達站)進行攻擊。因此,有心協助國防事務的民眾在準備陸上戰鬥之前,先於緊急醫療或是在運輸後勤與分發物資上協助,或許會比使用步槍更為優先。
此外,在軍事作戰上,當我陸上部隊反擊時,更需要具備野戰防空與機動作戰的能力,畢竟在反擊後很可能會有來自空中的攻擊。民眾使用步槍,能否在上述戰爭場景中發揮作用,或許仍須思考。固然我國必須要建構陸上防衛能力,畢竟其代表我國最後的防線,但若能有效確保周邊制空與制海權,是否更能確保我國安全?
開戰便代表嚇阻的失敗,對我國而言,預防戰爭便需要在戰前讓周邊各國瞭解我國的戰略價值,這不只是過去常言的地緣戰略,甚至在超越地緣的網路安全與科技產業上,是否具備不可替代的價值,都會關係到他國對我國國家安全的態度;這也是「台灣有事」,是否會讓周邊國家也認為對其「有事」的關鍵。增加全民對國防的認識非常重要,但除了步槍之外,或許在這之前有更多重要的事值得規畫思考。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