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父母懲戒權/立意良善 親師無所適從

法務部參考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近日預告修正民法父母懲戒適用法條,拿掉父母懲戒權,但也有家長主張不打不成器,以後不知怎麼教小孩。情境示意圖。 圖/Ingimage
法務部參考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近日預告修正民法父母懲戒適用法條,拿掉父母懲戒權,但也有家長主張不打不成器,以後不知怎麼教小孩。情境示意圖。 圖/Ingimage

法務部擬修民法父母懲戒權規定,引發熱議。很多家長擔心沒有懲戒,是否從此難以教養,難道連罰站也不行?對此衛福部官員表示罰站也是體罰,自然不行;令人質疑是否矯枉過正,讓父母親動輒得咎,甚至影響現下年輕人生養小孩的意願?

若修法通過,也將形成教師管教權超過家長的詭異現象。根據「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教師起碼可在規定的範圍內罰學生站或記過處分,坦白說也有分數這項法寶握在手上,學生多少有些顧忌;但即便如此,現在老師都覺得輔導管教綁手綁腳,往後家長是否更無所適從?

有位曾在加拿大小學任教同事提到,有次班上學生要到集合場地,她好心推了某個落後孩子一把,未料便被家長投訴punch(重擊一拳)了孩子,她解釋只是輕輕push(推)了一下,也說這在台灣類似拍拍肩膀、表示關懷而已,但學校與家長均無法接受;最後她還是被處罰了,心灰意冷之餘放棄移民想法返台。

人與人的關係,尤其是親子關係真的要走到這一步?政府對兒少保護的重視雖然值得肯定,但一味仿效歐美獨尊人權,甚至不惜毀棄孝道倫常,會讓我們親師與下一代的關係,只剩下依法論法而毫無轉圜。

父母 親子 移民

延伸閱讀

民法刪除父母懲戒權 陳明堂:懲戒是不適合用語

跳脫傳統親師座談會 桃園資源缺小校辦科學體驗

「路邊罰跪高舉手」雙人背影瘋傳 鄰居解釋:其中一位是媽媽

建中失戀沒考上台大 史哲感謝「看到不是台北的台灣」

相關新聞

性騷有理該寫進綠黨綱

近日民進黨「又」接連爆出性騷案,首先是婦女部前黨工發文稱曾遭性騷,被當時的婦女部主任壓下,還問該黨工「為何不跳車?」更可...

大屋頂下/共同跳脫單邊主義 兩岸安全不可分割原則

對照習近平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本文嘗試討論一下「兩岸安全倡議」。

失去黨魂的民進黨 應被替換掉

「清廉、親政、愛鄉土」曾是民進黨的核心價值,這個標語處處出現在民進黨的重要場合,尤其每遇選舉,響徹大街小巷;這是在一九九...

為什麼進口雞蛋還要補貼? 蛋的啟示:政府萬能或失能

進口要課關稅,天經地義。WTO為了大家共好,要求大家共同削減關稅,FTA(自由貿易協定)為了要大家更好,也要求簽署國之間...

解決通膨與詐騙 總統選戰關鍵

面對二○二四選戰,物價的上漲與詐騙的預防絕對是關鍵,尤其當我們回顧二○二二選戰過程,民眾對於生活上的相對剝奪感,將是決定...

晶片戰 美利益≠台灣利益

政治經濟學領域有句名言:「唯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性」。不管目前感覺多麼篤定的事,謹慎決策者不應輕易將目前的現象視為長期常態...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