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梅雨將抵達!下周滯留鋒+西南氣流 慎防致災降雨

刪父母懲戒權/只管養不管教 誰還敢生

民法擬修法刪除父母懲戒權,未來只要濫打、濫罰孩子,最重恐被剝奪親權,引發討論。示意圖。記者陳柏亨/攝影
民法擬修法刪除父母懲戒權,未來只要濫打、濫罰孩子,最重恐被剝奪親權,引發討論。示意圖。記者陳柏亨/攝影

法務部擬修法刪掉父母的懲戒權,看來父母愈來愈難為,對我國低迷不振的出生率,更是雪上加霜。

救出生率,政府只會撒錢。金錢固然重要,但教養小孩所投入時間、精力比花錢更令人卻步。現在政府還要對父母拉手牽腳,指點你如何教養小孩,否則你就是不合格的父母,甚至要法辦、剝奪親權。

筆者同意衛福部保護司長說「大家努力學習文明管教方式」,但理想與現實總有差距,而法律也不能期待每個父母都是「教養專家」,因此修訂法律上必須更慎重。

家父是受日式教育的,對我這長子特別嚴厲,打罵是稀鬆平常,以現在標準可稱得上虐待;我不知這是否有影響後來個人心理、人格發展,但長大後倒也能理解他「養不教,父之過」的期許。我有了孩子後,也努力學習文明管教,但發現小孩不能曉之以「理」,對於「安全」的事就無法循循善誘。例如玩火、或拿棍子亂敲,尤其是男孩,天性好奇、愛玩,沒有安全觀念,只有讓他稍微「疼痛或不適」才能長點記性;但依照「教養專家」的看法,這算體罰、會影響孩子心理,而且就要「違法」了!

有了孫子以後,我們要求兒子要對他多點耐性。但男孩調皮搗蛋、精力無窮,若連罰站、體能運動及責罵都不行,我看多數父母都要投降!因此懲戒與教養的分際要區分清楚,不能讓父母動輒得咎。

若取消父母的懲戒權就能培養身心健康小孩,從此弊絕風清、天下太平,未免把教養想得太容易了!

父母 兒子 運動

延伸閱讀

數資生被迫讀醫畢業領40K遭嘲諷 15年後「彌補錯誤」上藤校翻身

民法刪除父母懲戒權 陳明堂:懲戒是不適合用語

普發6000元線上登記開跑 雲林縣今下午加開櫃台服務

挺Young父母 中國附醫今捐聊天機器人平台給勵馨

相關新聞

#MeToo別就這樣算了

我們生活在一個愈來愈多人接受性平教育的社會,然而,這並沒有解決性騷擾的問題。近期一場涉及民進黨的性騷擾風暴引起了廣泛關注...

高官與詐團共舞 在古代恐將革命

法務部下轄各級檢察署、調查局、廉政署、行政執行署、矯正機構等單位,職司刑事偵查、摘奸發伏打擊貪瀆、監視查察公務員政風、公...

性騷有理該寫進綠黨綱

近日民進黨「又」接連爆出性騷案,首先是婦女部前黨工發文稱曾遭性騷,被當時的婦女部主任壓下,還問該黨工「為何不跳車?」更可...

大屋頂下/共同跳脫單邊主義 兩岸安全不可分割原則

對照習近平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本文嘗試討論一下「兩岸安全倡議」。

失去黨魂的民進黨 應被替換掉

「清廉、親政、愛鄉土」曾是民進黨的核心價值,這個標語處處出現在民進黨的重要場合,尤其每遇選舉,響徹大街小巷;這是在一九九...

為什麼進口雞蛋還要補貼? 蛋的啟示:政府萬能或失能

進口要課關稅,天經地義。WTO為了大家共好,要求大家共同削減關稅,FTA(自由貿易協定)為了要大家更好,也要求簽署國之間...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