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刪父母懲戒權/只管養不管教 誰還敢生

法務部擬修法刪掉父母的懲戒權,看來父母愈來愈難為,對我國低迷不振的出生率,更是雪上加霜。
救出生率,政府只會撒錢。金錢固然重要,但教養小孩所投入時間、精力比花錢更令人卻步。現在政府還要對父母拉手牽腳,指點你如何教養小孩,否則你就是不合格的父母,甚至要法辦、剝奪親權。
筆者同意衛福部保護司長說「大家努力學習文明管教方式」,但理想與現實總有差距,而法律也不能期待每個父母都是「教養專家」,因此修訂法律上必須更慎重。
家父是受日式教育的,對我這長子特別嚴厲,打罵是稀鬆平常,以現在標準可稱得上虐待;我不知這是否有影響後來個人心理、人格發展,但長大後倒也能理解他「養不教,父之過」的期許。我有了孩子後,也努力學習文明管教,但發現小孩不能曉之以「理」,對於「安全」的事就無法循循善誘。例如玩火、或拿棍子亂敲,尤其是男孩,天性好奇、愛玩,沒有安全觀念,只有讓他稍微「疼痛或不適」才能長點記性;但依照「教養專家」的看法,這算體罰、會影響孩子心理,而且就要「違法」了!
有了孫子以後,我們要求兒子要對他多點耐性。但男孩調皮搗蛋、精力無窮,若連罰站、體能運動及責罵都不行,我看多數父母都要投降!因此懲戒與教養的分際要區分清楚,不能讓父母動輒得咎。
若取消父母的懲戒權就能培養身心健康小孩,從此弊絕風清、天下太平,未免把教養想得太容易了!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