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蔡阿嘎評日本5連鎖店挨轟 旅台日本作家:沒遇過覺得「這1家」難吃的人

政府不甘投資台積?我質疑

歐布萊恩表示,全世界最先進的晶片大部分是由台灣的台灣積體電路公司製造,假如讓中國大陸取得對台積電的控制,那也將使它得以控制全世界的經濟。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歐布萊恩表示,全世界最先進的晶片大部分是由台灣的台灣積體電路公司製造,假如讓中國大陸取得對台積電的控制,那也將使它得以控制全世界的經濟。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前「天下雜誌」特別邀請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與「晶片戰爭」作者米勒現場對談,從歷史的縱深與地緣政治的大視角,了解矽時代的半導體競合新賽局與台灣的挑戰。

張忠謀創辦台積電,建立新的經營模式,培養許多半導體技術頂尖級人才,使台積電領先全球,成為台灣的「護國神山」。他的貢獻為大家所了解並獲得大家尊敬。

不過,張忠謀在對談中說:「台積電在成立時,政府只是扮演投資者,而且是心不甘情不願的投資」。並且指米勒「晶片戰爭」書中要修正的是,米勒可能太過強調政府在一九八七年台積電成立過程扮演的角色。張忠謀特別提到當時經濟部長李國鼎獨排眾議,全力支持張忠謀,才讓政府願意支持投資台積電百分之四十八的股份。

張忠謀這段話與我所了解的有很大的出入,我追隨李國鼎近五十年,他曾親口對我說,在聯電成立後,積體電路研究應該升級,他指示工研院長張忠謀就台灣建設超大型積體電路可行性進行研究。張院長研究後認為可行,不過設備投資巨大,工研院沒有能力承擔。李國鼎認為只要可行,資金問題他來解決。於是李政務委員(不是張忠謀說的經濟部長)協助經濟部要求行政院動用第二預備金支援工研院採購超大型積體電路設備,可見政府對該計畫之重視。

不久後張忠謀院長認為如此龐大的投資只用來進行研究,不符經濟效益,建議比照聯電自工研院移出成立獨立的公司,也可帶動上下游產業發展。不過成立獨立的公司還要籌集大量的資本,是一大難題。李國鼎不僅接受張院長的建議,還想如能邀請民間大企業,每家投資新台幣五億元,資金問題即可解決。於是李國鼎帶著張忠謀來到經建會,邀請趙耀東主委一道去拜訪幾家大企業負責人,如王永慶、辜振甫、吳舜文等等。趙主委回來後對我們說,希望不大,他們對「積體電路」完全不了解,而且頭幾年不會賺錢。不過,給李政務委員面子,多少會投資一些。

當時荷蘭的菲利浦公司知道,要投資百分之五十一,李國鼎歡迎菲利浦投資,但不能太多,新公司應由國人主導。於是李國鼎又帶著張忠謀去看行政院俞國華院長,報告要成立「台積電」。俞院長不僅同意,也支持李國鼎由國人主導的主張,並在行政院會議中,指示積極推動超大型積體電路工業,並成立五人籌備小組,以經建會主委趙耀東及經濟部長李達海兩人為共同召集人,財政部長錢純、國科會主委陳履安、工研院院長張忠謀為委員,張並兼執行秘書。結果民間投資三千五百萬美元,占總投資百分之廿四點二,菲利浦投資四千萬美元占百分之廿七點五,政府(包括國發基金)投資七千萬美元,占百分之四十八點三,均為現金投資,並無技術股。

就以上所述超大型積體電路計畫及台積電成立的過程看來,除李國鼎全力支持外,兩任行政院長孫運璿與俞國華也大力支持。過程中有人反對,是常態,但不能代表政府。政府投資七千萬美元,在當時不是小數目,政府完全放手讓你經營,是信任你。何來政府投資台積電是「心不甘情不願」?我質疑!

台積電 張忠謀

延伸閱讀

台積電張忠謀自由貿易瀕死說法 童子賢這樣解讀

張忠謀創立台積電時在想啥?「我只想活下去!」 原來他晶圓代工想法 早在1976年就萌芽

張忠謀挺美政策 半導體業者:大陸比重下降就是台積電選擇

張忠謀:中國半導體技術落後台灣5、6年

相關新聞

馬英九能讓你把他當棋子

白宮對大陸的戰略競爭,正從圍堵上升到圍剿,兩岸首當其衝,都陷在兩難之間:民進黨陷在效忠白宮與懷柔北京的兩難間;北京則陷在...

性騷有理該寫進綠黨綱

近日民進黨「又」接連爆出性騷案,首先是婦女部前黨工發文稱曾遭性騷,被當時的婦女部主任壓下,還問該黨工「為何不跳車?」更可...

大屋頂下/共同跳脫單邊主義 兩岸安全不可分割原則

對照習近平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本文嘗試討論一下「兩岸安全倡議」。

失去黨魂的民進黨 應被替換掉

「清廉、親政、愛鄉土」曾是民進黨的核心價值,這個標語處處出現在民進黨的重要場合,尤其每遇選舉,響徹大街小巷;這是在一九九...

為什麼進口雞蛋還要補貼? 蛋的啟示:政府萬能或失能

進口要課關稅,天經地義。WTO為了大家共好,要求大家共同削減關稅,FTA(自由貿易協定)為了要大家更好,也要求簽署國之間...

解決通膨與詐騙 總統選戰關鍵

面對二○二四選戰,物價的上漲與詐騙的預防絕對是關鍵,尤其當我們回顧二○二二選戰過程,民眾對於生活上的相對剝奪感,將是決定...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