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倒矽谷銀行 升息真是元凶?

上周五,大部分人都沒有聽過的加州「矽谷銀行」突然倒閉,被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接管,大家認為這是因為聯準會一連串升息造成的後果;不過,升息真的要為此負全責嗎?其實大家都只是見樹不見林,矽谷銀行會突然倒閉,主要來自於該銀行幾乎沒有實際風險管理行動,加上金融監理單位失職。
美國有三個金融監理單位,聯準會、美國貨幣總稽核辦公室,及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單單聯準會的金檢單位就約有四千多人,再加上另外兩個政府單位金檢人員,有很多銀行金檢專家在裡面服務,居然會沒有事先看到一些很明顯注定會出事的徵兆,令人不解。
矽谷銀行是一個非常非典型的銀行,存款集中在少數客戶中,它的存款戶大多都是創投公司及新創科技公司,由於疫情期間,大量資金湧入私募股權基金及創投,因此一年內,矽谷銀行資產增加一千億美元,資產膨脹太快是個嚴重警訊,可是金融監理單位卻視而不見,公司存款戶的存款金額都很大,因此存款戶裡只有十%的客戶受到存款保險保護,這注定很容易造成擠兌,這也是金檢單位很容易看到的風險。
矽谷銀行的資產配置,也非常傾向於長期債券,一般銀行會把資產一部分放在長期債券,可是不會像矽谷銀行放如此多,遠超過一般銀行標準,金融監理單位也沒有警示矽谷銀行如此配置會有很大的利率風險,買如此多長債也不見得一定是壞事,只要做好風險控管,也不會損失慘重到導致銀行倒閉。
矽谷銀行幾乎沒有從事風險管理,二○二二年有八個月,該行沒有風控長,可是執行長卻還是風險管理委員會的一員,且該執行長在倒閉前都還是舊金山聯準會理事,會對風險管理沒有概念,也是令人不解。去年初,聯準會放話要升息對抗通膨,這對矽谷銀行持有大量長期債券而言,是個很大警訊,典型避險作法就是減少長期債券部位,或者是透過利率交換避險,可是矽谷銀行好像是沒有作為,最後因為客戶要大量提取現金,只好認賠約十四億美金出售部分長期債券,如此損失造成存款戶恐慌,進而造成擠兌。
總之,升息只是壓倒矽谷銀行的最後一根稻草,倒閉原因主要還是來自於矽谷銀行長期輕忽風險管理,加上金融監理單位事前不作為所致,美國聯準會也從此學到教訓,準備要加強金融檢理及設定更嚴格的銀行風險管理規則。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