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縱論/中美新冷戰:政府對抗、民間依存

拜登下令擊落氣球,看似保護美國領空主權,但也是在中美缺乏互信,領空安全信心被挑戰,及民粹質疑拜登缺乏果斷作為情況下,表現美國確保軍事安全的強勢動作。
隨後,拜登發表國情咨文,脫稿指沒人想跟習近平換位子,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批評習近平面臨許多巨大問題,包括中國經濟運作欠佳,及習自知與西方對抗能力有限等。
二月九日美國眾議院以四一九:○,一致通過譴責中國氣球侵犯美國主權議案,並要求白宮就事件提供更多資料。然後,美國向盟國簡報氣球事件,認定這不是單一事件,而是解放軍大規模偵察計畫。
這次氣球事件,接近重演一九六○年五月美國U-2偵察機被蘇聯擊落事件,當時美國太空總署說是氣象飛機,蘇聯隨後展示U-2飛機殘骸。一年後,美蘇爆發第三次柏林危機,柏林圍牆也被築起成為冷戰象徵。
畢竟氣球飛越美國畫面,透過媒體被外界清楚看見,顯示氣球事件已成中美新冷戰重要里程碑,拜登政府與共和黨言行表示對抗中國已成美國兩黨政治共識,氣球事件成為美國指控中國威脅、展現對中強硬的陣地。氣球危機燒起反中政治的熊熊烈火,正式揭開美中新冷戰序幕!
然而,就在拜登發表國情咨文同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去年貿易數據。其中,美中貨物貿易額達到六九○六億美元,時隔三年後再次創下歷史新高;美國對中國貨物貿易逆差增長八%至三八二九億美元,僅次於一八年創紀錄逆差規模的四一九四億美元。換言之,貿易戰打了一圈,中美民間貿易回到制裁前關係,甚至貿易總額再創新高。
其實,去年中國大陸仍有嚴格清零政策,及美國政府刻意施壓分散供應鏈來源至其他亞洲國家,加上美國從中國進口五三七○億美元商品中,約有三千億美元商品還要平均再加上廿%懲罰性高額關稅,才能進入美國市場,可見中國商品在美國的需求度與競爭力。
不過,美國去年從中國進口產品,略低於美國從歐盟進口的五五三○億美元,使得中國不再是美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國。且受科技戰影響,中國大陸科技產品與電子類加工貿易產品貿易額出現較顯著減少。
今年更有新挑戰,美國去年通過「晶片與科學法」及「通膨削減法」都將在今年開始實施。這種被指是「小院高牆」的科技保護主義法案,顯示美國政府將大幅補貼國內半導體與關鍵產業,同時擴大對中國科技商品施加出口管制和貿易制裁。
今年世界經濟普遍放緩,中國大陸與東南亞經濟被賦予期待,張忠謀認為全球化與自由貿易瀕臨死亡,僅限於半導體設廠與投資,及美國主導的自由經濟秩序面臨美國自身保護主義貿易壁壘措施挑戰;但是,另方面世界經濟格局面臨重組,金磚組織擴大、上合會擴大、甚至南美洲可能出現新貨幣,這些全球南方合作都與中國經濟有密切關係,美國與西方經濟和企業不可能與之脫鉤,中美民間經貿依存關係將持續深化。
因此,氣球雖被擊落下墜,但中美大國關係不能繼續直線下墜,否則如果中美衝突擴大,僅是經濟層面將使全球經濟惡化,美國民生經濟也面臨衝擊;至於戰略安全層面,俄烏戰爭開春後若擴大,美國很難兼顧台海安全變化。
氣球事件中,拜登數次強調美國「將與中國全面競爭,但不尋求與中國衝突」,他也說擊下氣球並不會改變美中關係,並說布林肯會在適當時機尋求重新安排先前延期訪中行程,我們拭目以待。(作者為文化大學社科院講座教授、國安會前副秘書長)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