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的大學師生 你幸福嗎

新上任的成大校長沈孟儒先生,日前受訪談到他心目中理想的大學校園,是要讓師生都感受到幸福和有感。他很想在成大學生即將畢業時,問他們四個問題,若其中有一題答「yes」就成功了。
一、你在成大就學,有沒有老師關心你?二、你有沒有碰到老師能啟發你?給你夢想跟動力?三、有沒有碰到老師鼓勵你?四、有沒有碰到哪些老師專心、認真上課的神情,令你特別感動?
這四道題確實發人深省。近年聯合國、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以及各國學校都逐漸關注到「幸福感」的追求,芬蘭甚至將「幸福感」做為下一個百年的教育目標。美國教育哲學家諾丁斯(Nel Noddings)說,教育是幸福的事業。學校生活作為公共生活的一部分,是師生獲得幸福的重要來源。
台灣教育太重視追求「卓越」,忽略幸福的感受。校園裡最難堪、尷尬的是學生沒有幸福感,老師也不幸福。然而,大家通常只聽學生的聲音,很少人願意聽老師的難為。其實,這四道題也可以反問各級學校的老師,若其中有一題答了「yes」,就是幸福了。
一、妳/你任教時,有沒有學生、校長或董事長關心妳/你?二、有沒有碰到學生、校長或董事長能啟發妳/你?給妳/你夢想跟動力?三、有沒有碰到學生、校長或董事長鼓勵妳/你?四、有沒有碰到哪些學生專心、認真上課的神情,令妳/你特別感動?
雖然幸福很難界定,但校園的幸福大半來自於教和學過程中的參與感、成就感及備受尊重。如今,很多老師最明顯的感受是不被尊重,包括學生和家長,甚至校長。依據金車教育基金會幾次的調查顯示,老師教學不快樂的來源中,學生不尊重都排名第一,超過五成以上。
上學期,我到一所大學訪友,路過教室好奇的探望,裡頭冷清空蕩,應到四十位學生,只有五位在場。其中,三位趴在桌上睡覺,一位玩著手機,只有一位似乎有在聽課。這位老師道行頗高,還能心平氣和、自言自語的上完兩節課,只是不知道是否感到幸福?
也聽過大學同道抱怨,有學生上課不認真,學期末卻要求給高分,否則教學評鑑就給負評;還有學生質疑、抗議全學期缺課不到一半,為何被當?種種荒謬情事,不一而足。
校園流行一句話:「千錯萬錯,都是老師的錯。」甚至陷入「多做多錯,不做也錯」的困境。如今,當老師的榮耀感已逐漸消失,有些老師也慢慢形成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鐘的心態。學生和老師是互為主體,如果師生都感受到校園的疏離,哪來幸福?與其追求卓越,不如先找到幸福。期望有一天走進校門時,看到的是一群認真、備受關愛、啟發、鼓勵和尊重的學生和老師,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微笑,感受到幸福的滋味,那才是台灣教育最值得驕傲的事。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